國慶假期,各大景區迎來旅游商品購物潮。這些商品本應有極強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卻發現,一樣的竹雕、一樣的小木刀、一樣的木梳……千百個景區都在賣同樣的“地方特產”,旅游商品同質化、低端化現象嚴重,讓人提不起購買欲望。(10月7日《人民日報》)
旅游購物是旅游經濟中極具競爭力的利潤點之一,而我國在旅游紀念品開發上,依然舉步維艱。根據國家旅游局統計,旅游購物占旅游總消費不到30%,與一些旅游發達國家和地區50%到60%的比重相比,差距明顯。國外成熟景點卻截然不同。除了門票和人均飲食的花費外,游客消費更多的卻是琳瑯滿目的旅游紀念品。
我國許多景區歷史文化意蘊深厚,不乏技藝高超的手工藝人,旅游購物商品的開發應該說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挖掘旅游紀念品這一“富礦”,首先應挖掘的是該景點的文化內涵。好的旅游紀念品,是當地文化的濃縮,也是地域文化的闡釋者,要具備地域特色,才能讓游客有“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感覺;另外,須擺脫簡單地復制與抄襲。好創意帶來好產品。而好的創意通過產權保護,促進市場開發。當前全國不少城市“旅游紀念品創意設計大賽”方興未艾,而真正走入產品開發的卻鮮見。原因之一便是產業鏈不完整,缺少專業的商業機構推動商品市場的開發,使創意落地難。不少人還記得,曾經一款印有康熙御批“朕知道了”的膠帶走紅。另外,產品開發方面,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走在前沿。臺北故宮博物院與超過90家廠商合作“讓文物再生與重生”,近些年推出了2400多種文創產品,單是2013年,就收入9億元新臺幣,成為臺北故宮的主要收入來源,也讓臺北故宮飽受贊譽。
開發旅游商品這座名副其實的“富礦”,不妨師從臺北故宮,當務之急在于立足資源優勢,打通紙上創意與產品開發的玻璃門,加強創意和企業扶持,讓創意落地,令旅游商品同質化、低端化現象成為歷史。
原標題: 打開創意門,才能創新旅游紀念品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