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重陽節前的一個月 杭州發生數起獨居老人輕生悲劇
2014年09月29日 來源: 浙江在線-今日早報 何麗娜 李攀

  9月10日,杭州新華鳳起路都市花園小區,一位92歲的老人,向窗外撒下數萬現金后,被人發現暈倒在家中。

  9月11日,杭州長慶里一幢居民樓里,一名80多歲老人在保姆外出時,從五樓跳下,當場身亡……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里,杭州發生數起意外和悲劇,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空巢獨居老人。

  是什么讓老人了無生趣,甚至瀕臨絕望?平日里,他們過的是怎樣的生活?近日,本報記者走進93歲獨居老人夏競人的生活,而他的生活狀態正是杭城幾十萬老人的一個縮影。

  即將到來的10月2日是傳統的重陽節,尊老愛老是不變的話題,有句話說得好:如何對待老人,就是如何對待將來的自己。

  案例

  一天“宅”在家里十幾個小時

  9月24日,“鳳凰”過境的第二天,氣溫回升得很快。

  長明寺巷社區的空地上,人影浮動,出沒最多的就是出來曬太陽的老人。這個社區是典型的“老齡化”社區,5000多人的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1000人。

  在小米巷一幢不起眼的六層居民樓里,93歲的夏競人老人坐在挨著陽臺的書桌旁,微駝著背,翻看當天的報紙。

  房間有些局促,小小的一張書桌和一張茶幾,幾乎填滿了客廳有限的空間。

  和外面的陽光燦爛相比,屋里顯得有些昏暗陰冷。

  老人穿著一件灰色格子襯衫,外頭套著毛背心,即使這樣,手還是有些涼,他不時握起桌上泡著熱茶的茶杯暖個手。

  如果不是墻上掛著的獎章,或許沒有人會想到,眼前這個瘦弱的老人曾是黃埔軍校十六期學員,抗戰期間轉戰浙贛皖前線。

  見過大風大浪,也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他,在老伴離開后,卻陷入一種難以言說的孤獨中。

  獨居三年時間里,每天的生活只是前一天的單調重復。

  早上5點多,起床洗漱,下樓打半個小時太極拳,沿著小區散會兒步,回家做早飯。

  接下去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宅”在家里,看報、練字,有時候累了,不知不覺就躺在沙發上睡著了。醒來的時候,天可能才剛剛暗下來。老人有時會覺得,怎么時間過得這么慢。

  “日子一長也習慣了,一天天就這么過吧,不覺得無聊。”夏大伯說。可是,情緒這種東西瞞不了人,社區的志愿者、助老員去看望老人時,他幾乎每次都會提到“孤獨”兩個字。

  有個人說說話該有多好

  家里來了客人,夏大伯最愛聊的就是自己經歷過的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

  這些話,以前,他常常說給老伴聽,無論年輕還是老了,每次提起,老伴眼中總是流露出對他的崇拜,這讓老人很是“受用”。

  夏大伯一生挺坎坷,第一任妻子在“文革”時,離他而去。第二任妻子陪他經歷了那段艱難歲月。

  退休后,兩位老人的生活過得挺舒心。他們志趣相投,無話不談,夏大伯愛寫作,老伴就逐字幫他校驗出版。

  為了讓夏大伯安心創作,老伴幾乎不讓他插手家務事,“被照顧久了,感覺自己都快成孩子了。”說起老伴,夏大伯的回憶就被拉得好遠。

  然而,三年前,陪伴照顧夏大伯幾十年的老伴突然走了,一下子,這位老人的心好像被抽空了一樣。

  或許是察覺到父親的變化,母親走后的一段時間里,子女們時常回來看看。

  可夏大伯知道,子女們工作都忙,他不想自己成為他們的負擔,所以每次臨別的時候,他總說,要是忙就別回來了。

  其實,在老人家的心里,他是真的希望能找個人說說話。

  身體狀況好的時候,每年的戰友聚會,夏大伯都會準時參加。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行動不便,曾經的聚會漸漸變成了書信往來,見到“老伙伴”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如今,除了子女探望,和老人說話最多的是每天照顧他兩小時的鐘點工。

  一個人實在煩悶,夏大伯就看看掛在門上的一句詩解愁:去留無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調查

  長期孤獨影響老人心理健康

  究竟空巢獨居老人的生活處于怎樣的一個狀態?杭州市七醫院的幾位醫生聯合做了一個相關課題,通過篩查和長期隨訪,了解到杭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常突出,而長期孤獨是主要因素之一。

  “我們在杭州選取了一個完整的社區作為研究點,對1275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謹慎篩查,然后對228名老年人進行一年的隨訪。結果發現,老年抑郁癥的時點發生率是7.3%,并在隨訪中得知,沒有抑郁癥狀的對象中,一年后有17.6%出現抑郁癥狀;有抑郁癥狀的對象中,9%發展為明顯的抑郁癥狀。”該院科教科科長劉健說。

  而記者了解到,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精神衛生所所長曹日芳近年來也在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在下城區和江干區隨機選取了1390位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篩查,結果顯示有7.69%的人有心理健康問題,其中3.12%的人存在抑郁情緒。

  “我感覺這個結果相對保守,事實問題應該比調查結果更加嚴重。”曹日芳說,因為他們當時是委托各個社區做的篩查,大多數調查對象都是在老年活動中心隨機抽取的。這些老人的社會活動和交際豐富,心理上往往較為陽光開朗。而那些常年“宅”在家里,不太與外界接觸的老人,通常心理問題比較突出,但在調查中可能被忽略。

  總之,在曹日芳看來,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個十分嚴峻的社會問題。尤其是空巢獨居老人,一方面他們被很多慢性病纏身,另一方面還長期生活在孤獨寂寞之中,身心遭受著雙重迫害。

  已有社區嘗試“暖巢行動”,撫慰老人的孤獨

  “我們的社區醫生在出診時,接觸最多的就是那些年紀很大的空巢獨居老人。他們大多數一個人居住,條件好一點會請個住家阿姨陪伴。走進他們家里,感覺就是冷冷清清。”北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朱月霞說。

  北山街道老年人口9000人,占總人口的30%,其中60歲以上空巢老人2367人,占總老年人口的26.3%,可見生活在孤獨中的老人數量龐大。于是,中心的10多位有專業心理知識的醫護人員和志愿者決定憑借自己的力量為老人做點事情。

  從2013年初開始,他們先是在寶石社區篩選出幾十位可能存在抑郁癥的老人,利用休息時間,每個月1至2次上門做心理干預。每次上門,他們都跟老人心貼心地聊一個多小時,聽他們倒苦水,同時也寬慰他們孤獨的心。

  “堅持了差不多半年時間,就有一批老人已在我們的幫助下走出抑郁,生活質量得到大大改善。今年年初,沿山河社區的老人得知我們的‘暖巢行動’,也強烈要求得到這樣的服務,我們已經篩選了一部分老人,正在進行干預。”朱月霞說。

  然而,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空巢、獨居老人的問題肯定會變得更加嚴峻。北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暖巢行動”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只有10多個人的小隊伍只是杯水車薪,要想根本解決問題,還得另尋他路。

  記者手記

   “常回家看看”不是一句簡單的歌詞

  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格外需要關心。這句話,說起來大家都理解,但真正在為此做點事情的人卻很少。

  我曾經采訪過一對八旬老夫妻,老爺爺身患多種癌癥,老奶奶雙眼高度近視,除了每天出門買菜之外,他們的生活幾乎就限定在那套簡陋小房子里。他們有一個從小領養來的兒子,住得比較遠,已經很久沒來看望他們了。

  老爺爺悄悄跟我說:“我已經80多歲,身上又有這么多的毛病,要不是擔心老伴沒人照料,我感覺自己早就活夠了。當初領養孩子,就是希望老來的生活不至于太凄涼,沒想到還是沒什么改變。”

  其實近些年,老年人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有價廉物美的老年食堂、有緊急時刻求救的移動呼叫器……

  不過,在物質生活之余,如何能讓獨居、空巢老人消除孤獨感,這個“命題”似乎很大,解決起來難度不小。

  雖說社區有助老員,志愿者會定期上門看望這些老人;或者像北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樣的“暖巢行動”,但對老人來說,來自家人的關愛是沒有辦法替代的,常回家看看絕不是一句簡單的“歌詞”。

原標題: 重陽節前的一個月 杭州發生數起獨居老人輕生悲劇

標簽: 空巢老人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