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讓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
為科學把握食品安全態勢,深入研究監管工作規律,建立適合全市食品安全實際的長效監管機制,從2012年6月開始,我市啟動食品安全重點領域9大課題攻堅試點工作。
試點工作涵蓋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體制、規范食品攤販經營活動、規范餐廚廢棄物管理、加強流通環節食用農產品監管、病害生豬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食品安全公安執法隊伍建設、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信息納入銀行征信系統、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力量和開展保健食品綜合治理等9個食品安全重點領域。結合9個縣(市、區)的工作基礎和實際,每個縣(市、區)政府各負責1個課題,市級相關部門負責指導。
2年多下來,食品安全9大課題攻堅試點進展如何?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游移于城市街頭小巷的流動食品攤販,給大家的印象是低小散、臟亂差。既影響城市交通、市容市貌,又潛伏著食品安全隱患。
由于其流動的特性,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難以追溯。
如何加強對流動食品攤販的監管,是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難點和焦點問題。
在全市食品安全9大攻堅課題中,黃巖區承接了《對規范食品攤販經營活動的探索》課題,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進行牽頭指導。
問題:流動食品攤販影響食品安全
在開展課題研究之前,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黃巖分局進行了前期調研。
“在所有的流動攤販中,93%的攤點與食品有關,其中像油條、饅頭、手抓餅等直接加工入口的小吃攤點占到25%左右。”該局副局長黃燮軍說,這些食品流動攤販數量多、分布廣、流動性大,沒有固定封閉的營業場所,加工者大多沒有營業執照、健康證等。
在流動食品攤販中,不乏一些不良商販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可能使用地溝油、沒有衛生檢疫的禽肉等。
曾有媒體報道,廣州一名流動攤販售出的鹵制食品疑因違規添加亞硝酸鹽,導致顧客食物中毒。
然而,購買流動攤販食物的市民不在少數,特別是學校周邊的流動攤點,學生成了消費主力軍。
由于流動攤販流動性大,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難以追溯。流動攤販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食品安全的巨大隱患。
對策:疏堵結合,流動攤販不再“流動”
在被確定為規范食品攤販經營活動的試點區后,黃巖區行政執法分局對城區食品攤販進行全面排摸,隨后開展了一系列疏堵結合的整治辦法。
黃燮軍介紹,對于流動食品攤販流動經營,該局采取“零”容忍的態度,聯合工商、食藥監等部門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堅決取締無證流動食品攤販。
據統計,自2013年初至今,該局針對食品流動攤販管理工作共開展聯合執法200余次,開展專項整治120余次,清理流動攤販1200多例,行政處罰2700多例,暫扣經營工具800多件。
但是,流動食品攤販數量眾多,現階段一味取締很難做到。“疏堵結合才是合理可行的。”黃燮軍說,對此,根據當地實際,他們建設了適合食品攤販經營的疏導點。
比如岙岸疏導點,其附近是模具城和西工業園區,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因此這個疏導點主要聚集了小吃、果蔬等攤販。
橫街路疏導點,其對面就是臺州第一人民醫院,購買水果的市民比較多,因此該疏導點主要銷售水果。
針對自產自銷戶、困難戶無處販賣問題,黃巖設置了以自產自銷果蔬攤為主的羅家匯疏導點、東路疏導點。
據統計,目前黃巖各大疏導點攤位共計400多個。
效果:疏導點內吃得放心
有了相對固定的經營場所,食品攤販的從業要求也相應提高。
“我們要求進入疏導點的食品攤販必須定期健康體檢,實行持證上崗、亮證經營。”黃燮軍介紹,目前該區進入疏導點的食品攤販均辦理了健康證和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攤販人員信息也均進行了登記。
在岙岸疏導點,攤主泮女士正在制作煎餅。
今年47歲的泮女士是仙居人,賣小吃已經7年。
“以前就是馬路上的流動攤點,城管來了,還得躲躲藏藏。”泮女士說,去年開始,她進入岙岸疏導點后,攤位固定了,生意也比以前好。
今年,她辦理了健康證。“現在我們更加注意食品安全問題。”泮女士說。
對食品攤販持證經營,食客李先生認為:“如果在流動攤點上吃東西,出現問題可能早就找不到攤主了。現在他們持證經營,吃得更加放心,萬一發生問題,也不怕找不到人。”
此外,城管部門在日常監管中,一旦發現食品攤販存在違反食品安全行為的,會告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以便進行聯合執法。
記者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獲悉,目前,在黃巖試點的基礎上,全市其他縣(市、區)也在開展規范食品流動攤販工作。
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陳曦介紹,到2020年,市區將建34個疏導點,其中改建18個,新建16個,預計可安排800個左右流動攤販集中統一經營,其中食品攤販約300多個。
“我們本著‘打擊流動、取締無證、集中疏導、規范提升’的原則,規范管理食品流動攤販,確保食品安全問題可追溯,讓老百姓的食品消費更安全。”陳曦說。
原標題: 規范流動食品攤販 疏導點內吃得放心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