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準入分數線579分,連續3年全市最高;高考重點上線萬人比連續3年全市第一。”今年,椒江“兩考”成績又傳佳訊,高考文理科上重點人數559人,刷新歷史記錄;初中學業水平名列全市前茅。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近年來,椒江區充分發揮教育系統人才聚集的優勢,創新人才工作機制,整合人才工作資源,依托“名校長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百佳班主任”等多種人才培養載體,實現了教師隊伍的優化發展。
系統謀劃、頂層設計,形成精細化培養格局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開學季。如果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那么教師無疑就是弘文勵教、播種未來的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基、強教之源,發展教育必須優先發展教師。
“校長如何培養?一線教師如何培養?首先要將原來的粗放型培養方式轉變為精細化培養方式。”在椒江區教育局局長朱道鴻看來,教學質量的提升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做好謀劃,穩扎穩打,最終實現教育現代化。
在朱道鴻的思考路徑中,教師培養是多層次的,形成了校長—班主任—一線老師的細化培養格局,從教育精細化管理、執行力建設到文化力建設,再到構建學校共同文化價值觀,再到整體視野下的班主任隊伍構建,學校明確了發展方向。
據統計,目前椒江區共有在職教師6720人,省特級教師13人(返聘3人),市名師名校長55人,省教壇新秀27人,市、區拔尖人才及各層次培養對象60人。而在近日,浙江省教育廳公布了第十一批省特級教師評選名單,椒江又添新丁。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執教能力和專業素養受到特別的重視。
近年來,“校本培訓”日益成為教師專業化的一條便捷通道。
椒江區實驗小學每一學年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教學敘事的研究”,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老師都要“破題”,通過公開課論壇、課堂觀察、專家講座等方式,不斷培養教師的執教能力、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
“‘內驅力’是首位的。”該校副校長張燕說,“通過校本培訓調查了解教師的需求和問題,讓各個層次的教師都能找到自我提升的定位,激發內驅力。”
重點突破、一線攻堅,破解教師教學瓶頸
朱道鴻說,“教師隊伍培養一定要細化,有針對性。”現在,他又把目光放在了“班主任”上,并親自兼任了臺州一中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常常帶著文件到教室辦公、聽課。
7月28日,在椒江區教育局的精心組織下,小學優秀班主任赴臺灣訪學團開始了為期一周的教育訪學活動。“臺灣走了一條依靠教育、培養人才、振興科技,從而推動經濟繁榮的道路。”椒江區教育教學發展中心培訓處主任劉亦農說,“他們嚴密而又民主、開放的班級管理體系,豐富的班級、社團活動等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現在教師教學可以說都遇到了一個瓶頸,我們經常聽到他們說‘我都教一百遍了,你怎么還不會’,出現這種抱怨的根源在于教師們還是按照自己、按照教材去教學,而不管孩子是如何接受的。”名師工作室的領銜人張優幼說,“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的學習障礙到底在哪里,然后攻破它。”
今年4月份,名師工作室正式掛牌,這支以數學老師為主的名師團隊,首先將課題確定為《基于兒童認知的數概念的個案研究》。“為什么40除以5的錯誤率要比40除以8要高?為什么2加3經常看成2乘3?家長總是歸于‘粗心’,但我們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并在教學中去彌補解決。”張優幼說。
名優師資從“一枝獨秀”到“花香滿園”,形成梯形人才團隊,這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
椒江成立的名師名校長工作室,為全區60位名師名校長提供了學習交流平臺。加強名師名校長培養,參加國培4人;浙派名師名校長培訓4人;省級培訓149人;推薦省特級教師5人。省教育規劃課題立項率居全市前茅,市教研系統課題立項率95%,居全市之首。
張優幼說:“以課題研究引領課堂教學,工作室帶各校的骨干教師,這些骨干教師又帶學校其他教師,用團隊的力量帶動椒江教育再上一個新臺階。
原標題: 弘文勵教 杏壇花開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