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理財產品如火如荼的今天,年輕人往往被高收益理財產品吸引,然而對于追求安全性的投資者而言,固定收益的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才是他們的首選。然而,如今市場上的理財產品滿天飛,投資者在購買時,無論是在挑選銀行上,還是從選擇購買時間和購買渠道上,都必須清楚低風險理財產品也會存在收益的風險。除了看預期收益,關注產品投資標的、收益類型、投資期限等細節內容,還要關注資金的投資去向,做好資金配置,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
1.銀行越小收益往往越高很多投資者偏愛大銀行,認為大銀行更牢靠而對小銀行總抱有遲疑的態度。但從往年的年收益來看,預期收益排前的往往是一些規模較小的地方商業銀行等小型銀行,而且現在很多小銀行在某些方面比大銀行運營得還要好,其中不乏一些上市的中小銀行,都值得投資者信任。
所以,在選擇銀行的問題上,不要只看大小,而是要考察銀行的信用度,選擇一家信得過的銀行。
2.節日專屬產品收益較高利用節假日發行理財產品,是銀行一貫的做法。所以,投資選購銀行理財產品時,不妨多關注節日專屬理財產品。一般而言,銀行都會提前一至兩周發行相應的節日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比其他普通理財產品高。不過,這類理財產品往往在很短時間內就被搶光。所以,投資者要注意理財產品的發行時間,下手要快要準。
3.“錢荒季”收益往往有所上升一般來說,各銀行是季度末、半年、整年考核一次,銀行由于市場資金緊張以及攬儲的壓力,在這個時候往往會通過發行“沖時點”較高收益理財產品來吸儲。所以,投資者可以在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關注銀行理財產品。
4.手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更高眾所周知,現在很多銀行都推出網上銀行專屬產品和手機銀行專屬產品,瀏覽其理財產品后我們不難發現,與傳統理財產品相比,手機銀行專屬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較同期限的傳統理財產品能高出0.1%-0.5%。另外,從投資期限來看,網上銀行理財產品主要以中短期產品為主,一般都是小于6個月,手機專屬理財產品主要集中在短期產品上面,一般是1個至3個月。
5.巧用“時間差”提高收益經常理財的市民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困惑:每到銀行考核時點來臨時,其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也就越高。這時在月初買銀行理財產品顯然是不合適了,但如果恰好這段時間投資者的資金屬于空置期,等到月末再購買,那豈不是浪費了?
其實,銀行也有發行投資期限是一星期、半個月的短期理財產品,一般預期收益也有1%-2%,相比存在銀行的活期收益的0.35%,還是要高出不少的。所以,碰到這種情況,可以在月初進行短期的理財,到月末再購買中長期的理財產品,從而鎖定高收益。
(葛星星整理)
原標題: 盤點理財產品購買小訣竅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