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溫嶺市公安局合成偵查大隊副大隊長楊軍波輕吐一口氣:“昨晚熬了一個通宵,終于破獲系列銀行尾隨盜竊案。”
這個犯罪團伙曾先后在路橋、椒江、溫嶺作案10多起,性質惡劣。一個多月前,溫嶺市公安局合成偵查大隊鎖住目標,并組織人員整合各類信息、分析研判,僅花費一天多時間,就成功抓捕5名犯罪嫌疑人。
合成作戰,是我市公安部門打擊侵財犯罪的新“殺手锏”,通過跨警種、跨區域、跨專業偵查合成,推動偵查警務資源高效整合和偵查效能的大力提升。2012年至2013年,我市刑事立案同比前兩年下降4.9%;移送起訴侵財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39%;破獲系列性侵財案同比上升26%;通過合成研判共抓獲各類逃犯1027人。
一個平臺,網羅信息增效能
2012年6月,黃巖公安分局搭建了一個合成作戰平臺——“戰網”,彌補了當前“合成作戰”時效性、即時性和反饋性弱等不足。
集成線索傳遞、警情分析、預警防控、視頻教學……“戰網”平臺采用常見的BBS(電子布告欄系統)架構,乍看與普通社區論壇無異。然而,通過網聚作用,把分散在不同地點、不同警種的信息進行搜集,實現“資源有效整合,信息有效傳遞,警力有效集中”,為重特大案件和跨區域系列性、團伙性案件偵查、抓捕犯罪嫌疑人提供信息支撐,切實提高實戰效能。
“戰網”運行至今,侵財案件破獲率連年上升,今年1月至8月,黃巖公安分局通過“戰網”破獲案件53起,抓獲203人。
今年1月至6月,全市合成作戰隊伍共打處侵財犯罪嫌疑人1864人,其中經合成作戰隊研判打處有1417人,占全市打處侵財犯罪嫌疑人總數67%。
人人研判,順藤摸瓜尋真相
在我們的城市上空,分布著近20萬個監控攝像頭,每天對轄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在打擊違法犯罪、偵破各類案件、固定違法證據、維護社會治安、保障應急處突等方面發揮作用。
科技強警背后,還需有一支專業的研判隊伍。臨海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合成作戰室主任張敏比喻:“視頻監控小組相當于人的眼睛,負責查看與案件有關的視頻資料;研判小組是大腦,負責在現有資料中分析出嫌疑人。”
隨著合成作戰逐漸形成規模效應,以研判隊伍和信息平臺為基礎,合成作戰的民警從原來簡單的案件人員信息上傳,逐步發展成進入平臺參與研判,為人為己提供研判成果。
8月14日,黃巖公安分局刑偵大隊破獲涉案20多起的偷“兩車”犯罪團伙。記者在“戰網”上看到,早在今年3月,民警們就以發帖、跟帖的方式,在案件信息中提取有用的地點和人物特征,并根據時間、地點,在相應視頻資料中圈出嫌疑人有關情況。“只有讓更多民警置身于整個‘合成戰’中,才能提高警務工作效能。”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多警種銜接,捏指成拳保平安
2012年年初,溫嶺市公安局率先組建成立以刑事偵查、技術、信息為基礎,刑偵、交警、治安等警種有機協同的反盜搶合成特戰隊,現叫“合成偵查大隊”,開展打擊侵財犯罪系列性、流竄性、職業性的團伙犯罪,合成整體作戰、打擊效能“倍增”。
多年來,合成偵查大隊主偵打處的犯罪嫌疑人,占溫嶺市公安局總量比例連年上升。今年1月至8月,溫嶺市盜搶案件犯案率同比下降7%,破案數達1900起,同比上升2%。
“通過多年實戰磨合,合成作戰相關工作流程、機制已逐步完善;定人、定位、定案‘三定’的標準高效運作流程模式已形成,各警種、各部門實現了無縫銜接、一體化運作。”楊軍波說。
隨后,玉環、路橋等地公安機關也相繼成立反盜搶合成作戰隊,實現了合成作戰的“拳頭”效應,他們都采取不同的合成作戰模式,深化隊伍組織合成、情報信息合成、偵查手段合成、區域協作合成,使得打擊侵財犯罪特別是破系列打團伙效能的大力提升。
如今,為使合成偵查工作平臺科學高效運轉,我市各地公安機關還建立了快速查證、深度研判、案件回訪、線索報備、積分考核等機制,為平臺提供強有力的“助推劑”。
原標題: 科研與戰場“無縫對接” 臺州公安“合成作戰”開啟警務新篇章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