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雜志《自然·細胞生物學》8月24日刊文,稱科學家首次成功“種植”出完整的、可正常工作的生物器官。這一成功意味著人類有望在器官移植之外,打開另一扇醫療大門。
這完全是意外之喜
這些科學家來自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再生醫學中心。他們從老鼠胚胎中提取細胞,對其進行基因改造,確保它們將來成長為胸腺細胞。這些胚胎細胞連同其他輔助細胞一同被植入老鼠體內后,發育出了能夠正常工作、產生T細胞的胸腺。
研究人員克萊爾·布萊克本教授說,這一成果令整個團隊興奮不已。她說:“這對我們完全是個意外。我們就那么直接地修改細胞,真沒想到,居然能就此生長出可以完全正常工作、完全有組織的器官。這個進步令人興奮,在再生醫學的應用方面前景也非常廣闊。”
胸腺有啥功能?
在我們胸腔的前面,心臟的上方有一個淋巴樣器官呈灰赤色,扁平橢圓形,分左、右兩葉。這就是胸腺。
胸腺是淋巴器官,內部充滿了淋巴細胞,但它與其他淋巴器官不同,即使機體受到強烈的抗原刺激時,它也完全“無動于衷”,在結構上不發生什么變化。多年來,關于胸腺的功能,人類始終搞不清。
上世紀50年代,英國切斯特·貝蒂研究所的一個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年輕人米勒在著名的《柳葉刀》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是《胸腺的免疫學功能》。他指出,胸腺是T細胞發育的器官,它所影響的主要是細胞免疫功能。生長激素和甲狀腺
素能刺激胸腺生長,而性激素則促使胸腺退化。
由于胸腺在人體免疫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若胸腺發生病變,將對機體免疫功能帶來嚴重影響,使機體免疫自穩功能紊亂并伴發自身免疫性疾病。曾有個患者的胸腺上長了一個巨大的良性腫瘤,幾年中,他至少患了17次肺炎。化驗報告顯示,患者血清中幾乎沒有丙種球蛋白,也就是說患者體內幾乎不存在抗體。很顯然,嚴重的免疫功能缺損,讓這位患者的肺部反復受到細菌感染。
打開了器官培育的另一扇大門
再生胸腺的出現將給人類帶來福音,它為人類在器官移植之外,打開了器官培育的另一扇大門。無論是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還是先天胸腺缺損的兒童,都有望從中獲益。此外,這項技術也能幫助老人,補強他們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弱的胸腺。還有研究稱,胸腺移植可使動物延緩衰老。
再生醫學研究近年來迅速發展。先前曾有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制造出心臟、肝臟甚至大腦的某一部分,但這是首次有科學家制造出完整且功能完善的器官。
現在已有病人用上了實驗室培育出來的血管、氣管和膀胱等。這些器官都是用病人自己的細胞培育出來的。有專家認為,簡單的器官培育已經在少數病人身上得以實現,而復雜的器官也很有希望在未來五年內由專門的細胞培育出來。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再生醫學部負責人羅布·巴克爾說,這項技術成熟后,或許病人就不再需要依靠捐贈器官延續生命。不過,在那之前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和試驗。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