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行當煥發(fā)生機改衣店生意紅火
不起眼的改衣店生意不斷
記者走進了其中一家店鋪,店老板葉華東今年已經(jīng)62歲。18歲就已經(jīng)拜師入行的他,40多年來,一直堅守著這門老手藝。
“學好一門手藝是很難的,既然做了這行,一直堅持才能有更多的收獲。”葉華東說,他一開始作為學徒幫師父打下手,后來就自己出來開店謀生。期間,店面位置也換過好幾次,“在這附近,可能我干這行的工齡最大,可現(xiàn)在的店面我經(jīng)營才兩年,所以我還是一個‘新人’。”葉華東笑著說。
在葉華東的記憶里,以前縫補衣服的比較多,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舊衣服拿來縫補的幾乎絕跡,大部分都是送來改,“衣袖長了、袖口大了之類的最多。”
正在讓葉華東幫忙修改自己衣服的一位女士說,買來的衣服有時候會出現(xiàn)不合身,特別是在網(wǎng)上淘的衣物,寄回去太麻煩,就送到改衣店,“價格也不貴,最關鍵是方便。”
店里生意不錯,不時有顧客進來,采訪只是在他接待顧客的間隙進行。記者注意到,附近的幾家改衣店也是顧客不斷、生意紅火。葉華東說,這條街上的改衣店生意都還不錯的,“現(xiàn)在的人穿衣服更多為了好看,改得更貼身才是關鍵,錢是小事。”
改過最貴的衣服價值37萬元
在這七八家改衣店中,“良才改衣店”是名氣最大的,據(jù)說有顧客從路橋黃巖等慕名而來。雖然干這行已經(jīng)有24年的時間,但店老板周良才是個才40出頭的中年人。
周良才告訴記者,他是第一個在這小巷里開改衣店的,后來,類似的店面才開始慢慢多起來。因為生意變得越來越好,周良才發(fā)現(xiàn)僅靠他和妻子兩個人,店里的生意已經(jīng)完全顧不過來,于是他就請了4個人一起來幫忙照料生意。周良才為了增加工作效率,還不惜重金購置了幾臺新式的縫紉機,“這樣不僅修改衣服的時候變得方便,而且縫紉的精度也提高了不少。”
周良才說,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在對衣物的款式、質地、用料、做工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對衣物的舒適度有了更多的想法,而改衣就是對成品衣物精益求精的過程。“現(xiàn)在的衣服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好一點的衣服,買來的價格挺貴的,但是有時候會不合適,穿著不好看,不穿又嫌浪費,我們就是來為他們化解尷尬的。”周良才說,經(jīng)他手改過的衣服已經(jīng)數(shù)不勝數(shù),價值三五萬的不在少數(shù),而他改過的最貴的一件衣服價值37萬元。
“這件男式皮草是去年冬天一個女顧客拿過來的,她說衣服是在香港買的,價格為37萬元,因為袖子有點長,想改短點。”周良才說,這個女顧客也是他店里的常客,所以把皮草放下就走了。但是對他而言,壓力是很大的。“衣服放在店里怕不安全,修改的過程中萬一被搞壞了怎么辦……各方面的顧慮很多。”
周良才花了一天的時間修改好這件皮草,“把衣服順利交到顧客手里時,我也深深地舒了一口氣。”在周良才看來,自己修改過的每一件衣服都是他的作品,只有精雕細琢才會出最好的成果。
原標題: 店里改過最貴的一件衣服值37萬元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lián)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