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上海媒體報道說,有119年歷史的魯迅公園經過一年的修繕即將重新開放。這話聽著怎么這么別扭?魯迅公園在1982年前叫虹口公園。魯迅定居上海后,先后住過兩個地方,都在虹口區(qū);第二個也是最后一個寓所即大陸新村(現(xiàn)山陰路132弄9號),離虹口公園很近,魯迅多次到虹口公園游玩。按照現(xiàn)在的公園命名,應該說“魯迅生前多次到魯迅公園游玩”。
這事讓人聯(lián)想起另一處跟魯迅有關的改名。周作人這樣寫道:“余家世居紹興府城內東昌坊口”;有人考證出新臺門周家的門牌號碼是東昌坊口19號。現(xiàn)在,魯迅故居、三味書屋、百草園等處一并打包統(tǒng)稱為“魯迅故里”,而“東昌坊口”的路名不見了,新臺門周家的門牌上寫著“魯迅故里XX號”。這樣,就好比說“魯迅到魯迅公園游玩”一樣,“魯迅出生在魯迅故里”,“魯迅小時候住在魯迅故里”。
這次魯迅公園的修繕,在上海引起了關于公園命名的議論。一些文化人提議恢復“虹口公園”這個名字。理由主要有二:大部分上海市民還是習慣叫“虹口公園”,公園命名應該尊重民眾習慣。“虹口公園”這個名字有近百年歷史,虹口公園內外發(fā)生過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積累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這些歷史文化信息跟“虹口公園”這個名稱不可分割。朝鮮抗日義士尹奉吉炸死炸傷數(shù)名日本侵略者頭目的事件,就發(fā)生在虹口公園內,這個事件由韓國獨立運動領導者、抗日英雄金九所領導,上海至今保存著金九領導的流亡政府臨時政府在盧灣區(qū)馬當路306弄4號的舊址。也就是說,由于尹奉吉的義舉,虹口公園甚至與當今東亞地緣政治也有著某種聯(lián)系。當中韓兩國人士為有關事務而發(fā)生交流,當然是“虹口公園”這個名稱更有利于雙方溝通。
主張用“魯迅公園”命名,是出于對魯迅的熱愛和尊崇,但文化理性多少有點欠缺。魯迅無疑仍是當今中國價值最高的文化符號之一,利用這個符號來推廣文化,甚至利用其提升地方知名度,都無可厚非,但有一個底線:尊重。不是你把魯迅的名字掛起來就是尊重,掛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掛得合適才叫尊重。魯迅的名字一掛,跟魯迅有關的歷史信息反而看不到了,魯迅當年的生活環(huán)境的真實性沒有了,這還是尊重魯迅嗎?尊重魯迅,就要尊重與魯迅有關的歷史文化信息,讓人們能夠根據(jù)這些信息還原魯迅當年的生活環(huán)境,從而走近魯迅,讀懂魯迅。
因為魯迅的影響,紹興“魯迅故里”景區(qū)每年要接待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其中有很多是利用假期來游學的學生,當他們帶著從魯迅作品獲得的關于魯迅及其故鄉(xiāng)的信息,來到實地卻不能得到最原初的文化信息,“東昌坊口”已經從魯迅故居的信息中被刪除,無法形成關于魯迅青少年時期生活的完整的印象,顯然這不利于人們了解魯迅,不利于魯迅文化的傳播。
原標題: 紀念魯迅,更應尊重文化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lián)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