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臨海館主:兩年后請魯迅后人來做客
正對門口的魯迅塑像及相關放置頭像等的書柜。
展柜內陳列著各種與魯迅有關的書籍資料。
當你置身臨海古城,漫步紫陽街的時候,如果看到有一幢小屋,屋外墻上是一幅一人高的魯迅像,那便是到了魯迅展館。
展館不大,不到200平方米,但館藏的魯迅作品書籍、魯迅的研究資料和相關的紀念品有1000余件。此外,還有館主王安通親手篆刻的140個魯迅的筆名印章。這也是全國首家由私人創辦的魯迅主題展館。
創館近8年
擁有1000多件與魯迅相關的書籍資料
2006年元旦,王安通創辦的魯迅展館在臨海紫陽街395號正式對外開放,至今已近8年。
王安通是個徹頭徹尾的魯迅迷,連他的手機殼,都是他自己雕刻的魯迅畫像圖案。
展館內,各種展品多得幾乎已經放不下。書架上,是多個版本的魯迅作品書籍,展柜內,陳列著《魯迅畫傳》、《魯迅手稿全集》、《魯迅文集全編》等魯迅作品資料、名家手稿和紀念品等,墻壁上,掛著書畫家題詞和館主的美術作品,留聲機里播放著的是越劇《祥林嫂》……瞬間,讓人感覺仿佛穿越到了民國。
“這是1938年出版的第一個版本的《魯迅全集》,當時出版的數量不多,在市場上流傳的就更少。我的這套是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杭州收藏品市場發現的,賣家出的價錢是我好幾個月的工資,一時舍不得買,為此,我多次跑到杭州跟那人討價還價,最后花了兩個月的工資買了下來。”王安通說,從現在看來,這套書的品相不錯,十分有收藏價值。
盡管此后《魯迅全集》多次再版,但第一個版本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曾經有藏家愿意出高價來收購,但被王安通婉拒了。
王安通還有一本他本人非常喜歡的《壁下譯叢》毛邊本(一種出版物版本,一般指裝訂成冊的書籍或雜志不加裁切,使得書邊不齊,毛茸茸的,洋溢著別樣獨特的自然樸素之美,非常別致),這是魯迅在1924年至1928年間譯的文藝論文的結集,1929年出版,十分珍貴,在書的扉頁上,還有魯迅先生兒子周海嬰的親筆簽名。
魯迅情結成就收藏夢
創辦全國首家民間魯迅展館
王安通是臨海中學的美術老師,對詩、書、畫、印等都有研究。他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有魯迅情結。“高中畢業填寫志愿的時候,我選擇了紹興文理學院,想去看看魯迅生活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樣子。”
趁著讀大學的機會,王安通多次去實地探訪魯迅故里,以及作品中提及過的地方,而同時,他也開始收集魯迅的作品和相關研究資料,“正是這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我之后研究魯迅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王安通說。
大學畢業工作后,王安通進一步追尋他的“魯迅夢”,他到處收集魯迅的相關資料文獻,不光在臺州,還經常去杭州等省內外各地搜羅。
隨著藏品的增加,王安通想把這些藏品拿出來和更多的人分享。“一開始是想辦展覽,但后來一想,辦展覽只有幾天時間,很多人會不知道,難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王安通說,后來,他還是決定開辦展館,免費面向社會大眾開放。而在開館之前,他已經擁有有關魯迅的書籍700多冊,有關魯迅的書信往來、字畫等百來件。
十周年館慶時
將邀請魯迅后人來做客
王安通說,自己作為臨海中學的普通教師,一年下來的收入十分有限,除了要養家糊口,剩下來的錢很有限。
“一年下來,能省出一兩萬元就很難得了。幸好我老婆是通情達理的人,很支持我的收藏事業,還經常陪我一起帶著孩子去淘古玩,也會在展館里幫我打點事情,偶爾還會當講解員,向參觀者介紹魯迅。”王安通說。
“展館空間有限,裝修也很簡陋,很多藏品的展示效果不是很好。要是條件允許的話,我希望能成立一個書吧,把相關書籍資料分門別類,讓不同的人都能在這里找到各自的所需。”王安通說。
王安通還有個夢想:2016年元旦,魯迅展館成立十周年的時候,他想邀請魯迅的后人來臺州,進行一場面對面的活動。“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歡魯迅、了解魯迅。”王安通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