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餐館支持整治,部分黑作坊另謀場地想“轉正”
兩個疑問:點餐網站該當何罪?黑作坊違法成本極低會否東山再起?

執法現場
網上的熱門外賣餐廳,在現實中卻無牌無證、地址虛構,憑借網絡接單——膩心外賣從黑作坊送出成了寫字樓白領的午餐。
錢江晚報記者采訪中,有店家說,網站銷售員主動上門拉業務,多交幾千元就能上排行榜。也有店家說,不怕被曝光,與別人共用餐飲服務許可證、營業執照也能順利過關。(本報8月18日A4版報道)
報道見報后,不少讀者感嘆:幸虧自己沒有多吃!但也有讀者抓狂:吃什么才能放心啊?
昨天,杭州市西湖區多個執法部門對被曝光的黑作坊聚集地——九蓮莊進行專項整治,共35家黑作坊全部關門停業。
與此同時,“餓了么”、“美團”、“淘點點”等點餐網站繼續對平臺上的商戶進行梳理,對被曝光的網店進行了凍結、關停等處理。
35家無證黑作坊全部關門
其中5家被強制取締
昨天上午,雨中的九蓮莊,地面污水橫流,和各種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散發出令人作嘔的氣味。錢江晚報記者趕到時,發現比起前兩天,這里冷清了不少,不少小作坊都已經大門緊閉,只有5家還在營業。
不時仍有幾輛載著外賣的電動車從這里進進出出,在車里的外賣包裝上印有“餓了么”的Logo。在一家無證加工點內,錢江晚報記者看到,蔬菜、碗筷、煤球簡單地裝在泡沫箱里堆放在地上。泔水桶的一邊就是燒水的煤球爐,而燒水的水壺已經黑得不成樣子了。外賣包裝盒上面則貼著“美團”網的廣告。房間里面的電腦屏幕上,開著美團的商家登錄頁面。根據店主所說,他們在美團網上的店名叫做“食尚周到”(錢報記者在美團的訂餐系統上已經無法搜索到這家店鋪)。
上午10點多一點,一大批執法人員走進了九蓮莊,工商、公安、城管、環保、衛生等。像是貓捉老鼠的游戲,原來還忙碌的小販們,慌忙中紛紛離開,執法人員也很干脆,直接把還在經營的廚具、原料搬上執法車,最后一共運走了4輛小貨車。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經過前期的排查,相關部門確認聚集在九蓮莊的無證黑作坊一共有35家。處理方案分兩步,先要求限期自行關停,然后就是強制取締。
杭州西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稽查大隊副隊長張亮告訴錢江晚報記者,8月14日,他們就發出了限期關停的通知,最后期限是8月17日。“今天來看,其中30家已經全部自行關停了,對于現在還有5家拒不執行的,我們依法對其違法經營工具進行沒收,并對經營者進行相應的懲處。”
昨天的聯合整治,是由杭州翠苑街道牽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會定期回訪回查,防止死灰復燃。“原則上是規范一批、查處一批、整改一批。”
被曝光的7家熱門餐廳已“消失”
訂餐網站稱正逐步完善審核措施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再次登陸了“餓了么”訂餐平臺,發現被曝光的7家“熱門餐廳”已經消失了。與此同時,美團網、淘點點也都對被曝光的商戶進行了下架處理。
“美團網”公關副總監丁西坡向錢江晚報記者坦言,網站對商戶把關不嚴就是砸自己的招牌。“商戶健康健全,平臺才能健康健全,才能有發展前途,所以對于無證的商戶,我們立即進行下架處理。”
“餓了么”上海總部公關總監李海燕經理也表示,會繼續在全網進行排查。
不過,錢江晚報記者也注意到,很多網站不僅沒有明確餐飲店的具體許可證件,甚至根本沒有能力進行真假鑒別。
比如,淘點點給部分凍結的外面店鋪的信息是,“請提供有效的餐飲服務許可證等證照”,并沒有具體到工商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健康證等等。接到信息的店主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該準備多少證件。
再比如,昨天的報道中,還有部分店家說:“不怕被曝光,與別人共用餐飲服務許可證、營業執照也能順利過關。”
采訪中,這些訂餐平臺也承認管理中遇到的實際難題,但他們也認為網站正在從最初的粗放型擴張,進入精細化管理,包括對一些制度的規范。
比如,“餓了么”上海總部公關總監李海燕經理就介紹說,他們公司已經成立了一個新部門,類似質量管控,專門負責對商戶進行抽檢。
正規餐館支持整治
部分黑作坊謀求轉正
這次整治,點贊的除了食客,還有很多餐館經營者。因為在九蓮莊一帶,并非所有的餐館都是黑作坊,很多證照齊全的餐館也對外賣依賴性很強。
比如一家名為“林記美食”的餐館就是證照齊全。在店門口的玻璃門上,還貼著“美團”和“餓了么”兩家訂餐網站的外賣二維碼。
店老板老李告訴錢江晚報記者,他們申請美團網站的外賣商鋪資格時,先是聯系到了相關業務的負責人,過了兩天來了兩個工作人員到店里看了半個小時,查看了營業執照和衛生情況。“現在我們在美團的商店處在試用期,不需要繳納費用,但是過了試用期就要開始交費了。”
另一家外賣網站“淘點點”的要求就簡單很多。“只要發送營業執照和證件的復印件就可以了,并沒有業務員專門上門。經過了一個星期的審查,就能夠在淘點點開設了。”不過,就在九蓮莊的地下黑作坊被曝光了后,“淘點點”已經臨時凍結了老李的網店,并且要求他提供有效的餐飲服務許可證等證件,以便復查。
看似一份十幾塊錢的外賣,其實利潤還不錯,所以做外賣依然很有吸引力,以至于被關停的黑作坊也想轉正。
比如,一家名為“重慶郭氏烤魚”的餐館,店老板告訴錢江晚報記者,他覺得自己的生意還不錯,口味什么的也蠻受歡迎,但自從上周工商部門到來之后,他的店就沒開了,他打算繼續找個場地光明正大地做外賣生意。現在已經開始申請工商執照和衛生許可證,等到證照一到位,他就準備恢復經營。
違法成本太低
還是這個老問題
媒體曝光后,35家無證黑作坊已經被全部關停,對此,要為相關部門的快速反應點個贊。但是,這次整治,再次暴露了一個現實問題,食品安全違法成本過低問題依舊突出。
相比較月入數千、甚至近萬元的外賣收入,被關停、被沒收,經營戶們所付出的代價依舊非常有限。多個部門的聯合打擊,能否對這些黑作坊商戶的內心帶來震動,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或許只有他們自己心里知道。
相對執法部門而言,食品安全監管從來就是一個難題,特別是一些中小型餐館,數量多、分布廣等特點,都使得安全監管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一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無奈。
如果說,過去對實體店的監管,還算有的放矢,現在網絡訂餐平臺的出現,讓很多黑作坊成為幽靈餐廳,如何發現,執法依據是什么,這都是不得不面對的新挑戰。
而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網絡平臺,對于餐廳資質、環境應該承擔起審核、監管的職能。但是,如何從源頭上對餐飲進行監管和控制難度太大。
短期來看,要想真正把好網絡訂餐的食品安全,線上需要網絡平臺努力做到餐廳信息透明化,線下需要執法部門有效監管快餐店,共同織好安全網。
長期來看,食品安全監管,應該適應時代的變化,把一些新興業態納入管理范圍,同時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通過立法明確更具操作性的制度和更嚴厲的懲處,使違法成本大幅度提高。
原標題: 專項整治黑作坊聚集地九蓮莊 35家無證黑作坊全部關門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