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做什么的?”
“火是誰放的?”“著火時你是不是就在現場附近?”
面對民警反復提出的問題,面無表情的王某不假思索地回答著“是”、“不是”、“不知道”。
看上去,他鎮定至若,然而在回答后面兩個問題時,測謊儀的顯示器上,顯示他的各項生理反應出現了劇烈的波動。這些波動表示,王某心跳加快,血壓上升。
正是這微小的變化,徹底暴露了他的心虛。
7月25日,油漆生意人老楊倉庫的大火,就是這位同行王某放的。近日,警方向媒體通報了這起案件。在沒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突破點,就是測謊。
火場中
安然無恙的送貨單
五六年前,重慶人老楊在寧波做起了油漆生意,批發為主,客戶主要集中在工廠,偶爾接一些散戶。
油漆以及丙乙醇等稀釋材料是易燃易爆的危險品,為了安全起見,兩年前,老楊換了新倉庫。新倉庫是位于集士港新后屠村周家花園農田中央的兩間平房,六十多平方,每年租金4000元。
在老楊看來,這里很安全,即便發生意外也不會殃及無辜。
7月25日中午,正在送貨的老楊手機響了。“倉庫著火了!”老楊腦子“嗡”的一下,心想這下完了。
趕到倉庫時,老楊面前已只剩殘垣斷壁。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倉庫怎么會莫名著火。
當老楊哭喪著臉在廢墟中尋找是否有殘留時,發現了一個意外的驚喜。大門口的地上,有一個塑料袋,打開一看,里面全是送貨單,完好無損。
送貨單就是收錢的憑證,相當于現金。
就在老楊慶幸時,疑問又來了。送貨單原本是放在倉庫的桌子抽屜里的,按單位名稱分疊散放,為什么現在會放到了一起,甚至“跑”到了大門口?那張桌子在大火中已化為灰燼,送貨單又是如何保持完好的?
老楊有種不祥的預感,這火應該是人為。他立即報警。
可疑同行
消失的10多分鐘
當民警詢問老楊最近有無發現異常時,他想起了中午的一幕。
當天中午11點左右,老楊在寧波大紅鷹學院附近一家廠里送貨,碰到一位同行。他只知對方姓王,有點面熟。
一開始,老楊以為對方也是來送貨的,可問了廠里,說沒有這樣的合作。老楊懷疑,王某是在跟蹤他,可又想不出對方跟蹤自己的理由,畢竟兩人從無交集。
面對這條線索,民警調取當天老楊送貨沿途的監控,發現王某就住在老楊送貨途徑的賣面橋,當天老楊經過時,王某確實騎車尾隨。
一條馬路先后經過,或許這只是巧合。然而,就在民警調看老楊倉庫周邊監控時,也發現了王某的身影。
監控拍到,7月25日上午11點09分,王某騎著電瓶車往老楊的倉庫方向去。正常情況下,最多不過6分鐘,他將會出現在第二個監控點。可過了20分鐘,王某才到監控點。
這10幾分鐘,王某干嘛去了?值得注意的是,王某“消失”的這段時間,就是著火時間。
經過一番調查后,民警判定,王某有重大嫌疑。
8月6日早上6點半,民警把剛睡醒的王某從家里帶到了派出所。
一個半小時
只有10個問題的測謊
這年頭,有幾個人做了壞事能主動承認。民警提前留了一手——測謊。
測謊,就是通過外界因素去觸動人的心理痕跡,使其本能地產生微妙的生理反應,包括皮膚電阻、呼吸、血壓等。負責測謊的是民警袁興,早前他就和辦案民警詳細了解了案情。
指尖、胸口和手臂皮膚上各連著一個傳感器,連接著電腦,測謊看上去有點像做心電圖。
為了避免影響王某的情緒,測謊時,只有袁興和王某兩人在一個房間里。開始前,袁興跟王某說,不要緊張,放輕松,純當聊天,可王某的身體一直不由自主地顫抖。
袁興一共設計了4組共10個問題,包括相關問題和無關問題。無關問題,指類似于“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做什么的”等與案件看似無關的內容;相關問題,圍繞案件核心,類似“火是誰放的”、“著火時你是不是就在現場附近”等。
袁興隨機詢問這些問題,每問一個,他都會看一下顯示器上的數據。
問到無關問題時,王某表現得很正常。而問到上述相關問題時,顯示器上,王某的各項生理反應就會出現劇烈的波動。這些波動表示,王某心跳加快,血壓上升。
一個半小時里,袁興將這10道問題反復穿插詢問,詳細記錄每個問題的反應,目的就是為了準確綜合分析出測試的結果。
測試結束后,袁興基本斷定,回答有關問題時,王某在說謊。可他沒有直接表明,還和王某聊了半個小時,最后才突然發問“既然不是你做的,為什么要撒謊”。王某沉默了,一改之前嘴硬堅持的態度。
原標題: 測謊儀上陣,10個問題后他全招了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