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汽車反壟斷的第一張正式罰單“呼之欲出”。前天,湖北省物價局通報了武漢4家寶馬4S店的壟斷行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罰款總金額達162.67萬元,已進入行政處罰程序。關于此事,寶馬品牌還未對此發布任何聲明。而此前的8月11日,奧迪通過官網發表聲明,承認壟斷行為違法并愿意接受處罰。在廣本、廣豐宣布了下調零配件價格后,向來主打“免費保養”的雷克薩斯遭到相關部門的調查,調查重點在雷克薩斯的零部件銷售和定價政策。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多個品牌的壟斷行為看上去只是經銷商的“單邊行動”,事實上由廠家直接供給的零部件才是汽車壟斷利益的根源所在。近日,發改委宣布完成對日本12家企業汽車零配件壟斷行為的調查,并將依法進行處罰,正是印證了這個說法。
奧迪承認錯誤寶馬未發表聲明
此前有消息稱,一汽-大眾奧迪的罰金將達到18億元,同樣,湖北11家經銷商的罰款金額從250萬元到5000萬元不等。不過,這一說法遭到了部分專家的否認。
權威人士透露,得益于奧迪及經銷商第一時間集體認錯和改正的態度,以及執法機關鼓勵其他汽車企業“自首”和積極配合調查的考慮,發改委對奧迪的處罰可能就只參考其在湖北的銷售額。此后的8月11日,奧迪再通過官網發表聲明,承認壟斷行為違法并愿意接受處罰。
8月13日,湖北武漢4家寶馬經銷商因存在壟斷行為被罰合計162萬元,并已進入行政處罰程序。截至目前,寶馬品牌還未對此發布任何聲明。在此之前,寶馬宣布,從8月11日起下調原廠零部件的批發價格,包括車身、壓縮機、發電機、電瓶和剎車盤等在內的2000余件產品,平均降幅達20%。
下半年日系品牌壓力大
12家跟汽車相關的日企會收到怎樣的處罰,這是業界關心的話題。但在正式處罰出來之前,廣本廣豐已經主動調整了售后零部件的價格。對于此舉,業內人士表示,零部件價格下降,對日系車下半年營業收入以及利潤都將帶來一定影響,因為一直以來售后服務收入在日系車企占比相對較高。
目前,多家日系車企的市場表現并不樂觀。豐田、日產和本田在今年下半年首月的7月出現銷量同比下跌,跌幅最大的為本田,同比下降22.7%;日產同比下跌12.3%,也達到兩位數降幅;豐田同比下降1.1%。1月至7月份目標完成率方面,日產為49.99%,豐田為49%,本田為43.7%。在剩下不到5個月的時間里,如果要實現全年銷量目標,難度不小。
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嚴峻的形勢下再來一紙重磅罰單,肯定會對日系品牌的銷量帶來更大壓力。
不過,豐田及本田旗下多家合資車企表示,對完成全年目標有信心,暫時沒有調整目標的計劃。
-延伸閱讀
日系品牌“搞壟斷”由來已久
汽車行業反壟斷,在國內市場這是第一次,在國外這可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在發改委發動反壟斷調查前,美國為期四年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反壟斷調查已經進入最后階段,不少企業已經受到嚴厲處罰,其中絕大部分涉案企業為日本企業。去年9月,查清9家總部設在日本的零部件供應商以及兩名高管曾參與價格操縱后,美國司法部就對這些公司開出了總計7.45億美元的罰單,包括日立汽車系統公司、捷太格特、三葉電機、三菱電機、三菱重工、日本精工等。
今年2月,日本輪胎制造商普利司通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承認操縱汽車零部件銷售價格的行為違反了美國《反壟斷法》,同意支付此次反壟斷數額最大的罰金,罰款高達4.25億美元。
截至今年7月,美國司法部處罰了34名汽車零部件企業高管和27家零部件制造商,罰金超過23億美元。
要知道,反壟斷并非只在美國進行,日本、德國等歐盟國家也在開展同樣的調查。去年7月,歐盟反壟斷機構對日本矢崎等4家汽車零件商進行處罰,上述企業涉嫌結成壟斷聯盟并操縱產品價格。
歐美的反壟斷調查此后并未收手,今年3月,又有6家零部件供應商供認曾密謀組建汽車軸承的卡特爾聯盟,包括兩家歐洲供應商以及3家日本供應商。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失控的日本零部件企業是為求自保,開始在中國采取主動“投案”措施。今年年初,有日本的零部件公司主動向國家發改委交待了有關情況,希望能夠獲得適應寬容性條款,減輕處罰。
原標題: 本田、豐田等日系品牌是壟斷“高手”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