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鳳凰汽車2014首屆“中國汽車品牌營銷峰會”在京舉行,本次峰會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為主題,同時中國主流自主品牌車企悉數到場。此次峰會將會就“新能源汽車未來變局”、“合資自主趨向”、“直面自主品牌營銷困局”和“自主品牌合力”等相關話題進行深入討論。此次峰會,將一改傳統,車企高管、行業專家及媒體直面相關話題車企,深層次剖析車企具體問題。同時,對自主品牌未來發展的危與機暢言暢議、指點江山、呼喚正能量。以下為長安汽車黨委書記、副總裁朱華榮現場講話實錄。
長安汽車黨委書記、副總裁朱華榮
朱華榮:今天早上一打開手機,發現昨天晚上3:50,我們老大發了一個微信,說今天開會,所以只好插一個隊先講講。
各位媒體朋友、各位業界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今天鳳凰汽車組織這樣一個“鳳凰涅槃欲火重生”峰會,是一個很正能量的主題活動,非常感謝。我相信肯定是一個能夠讓我們“明天更美好、一年更比一年好”的一個開端。
今天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長安汽車,對于汽車產業或者自主品牌為發展的一些思考。共有三個部分思考:
首先把長安汽車的近況給大家做一個介紹。今年1-7月全國汽車銷售1330萬輛,長安汽車銷售149萬輛,同比增長26%。長安自主品牌汽車銷量73.58萬輛,居行業第一,占比55.8%,在前六大集團中占比最高。
特別是今年自主品牌乘用車這塊,長安增長比較好,實現了44.1萬輛,同比增長56%。整體長安經營質量狀況,自主品牌這塊得到了很大改善。另外占有率、產品結構以及產品本身質量的提升都大幅改善。
另外,在營銷方面我們贊助中央電視臺的出彩中國人,以及后來舉辦的一系列嘉年華活動,讓整個長安品牌形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同樣,我們策劃了一系列的品牌創新推廣活動,像發現南北,長安睿騁橫跨6國穿越新絲路等活動非常有創意也非常接地氣。
同時長安也主動擁抱新媒體,跟業界進行一些分享。剛才金玲在報告他們的一些新的發展動向的時候,讓傳統媒體也感到了一些壓力,其實發展方向的轉型是必然的。從長安汽車這幾年的實踐來看,新媒體的傳播讓長安汽車得到了大幅度的效率和成本的提升。長安我現在能夠所控的粉絲量已經達到790萬。同時我們公司有若干個大V在構建,同時長安汽車構建了若干個微信開展品牌工作的傳播。同時開展長安手機報,一次覆蓋達350萬。
最近專門了解了一下,中央電視臺CCTV在黃金傳播一次傳播也就1400萬人。像重慶衛視一次傳播能聽到的是38萬人。所以像這種新媒體的傳播,對汽車品牌來說至關重要。
另一個就是經典產品,今年像逸動、CS35等車型長久不衰。長安以微車為主,過去價格基本就是4至5萬元,今年均價已經提升到9萬左右。
另外管理體系方面,這是汽車業發展的基礎,長安管理體系也不斷的完善。尤其是我們全球研發體系,能夠進一步發揮作用。大家可以看到,從我們的產品中可以充分的表現出來。所以我們現在在境外獨資建立的研發中心使長安研發效率、成本和產品的成功率大大的提升。
另外我們的研發體系也不斷完善,同時推出了CA-TVS,長安品質實驗驗證體系。標準上制訂了按照10年26萬公里的品質,大量的實驗見證之后我們確定了這樣一個目標來開發產品。同樣其他的供應鏈、質量管理體系也不斷的完善。
以上是簡單向各位做一個介紹。
下面回到今天演講主題,未來中國汽車品牌怎么欲火重生?中國汽車產業,第一,非常好的是我們生在一個非常良好的時代,一直處于高速增長。今年到現在為止8.2%比例的增長幅度,我認為非常好。
當然可以看到,我們在全球的排名是非常糟糕的,前六大集團所有自主品牌總和579萬輛,還不到排名第六的福特的663萬輛。剛才主持人說了十連降,我統計是十一連降了,從去年9月到今年7月。連續11個月占有率不斷的下降。同樣可以看到中國自主品牌在規模上是有問題的,我們大多數的產品集中在1萬輛以下的銷量,這是很大的問題,沒有規模經濟。
另外就是單一品種,經典產品,比如像哈弗這樣的產品,銷量算大的,大數據也就是20萬輛,這是比較不錯的。但是可以看到全球經典產品一般都是在70萬輛,甚至100萬輛的全球銷量,所以這是有5到10倍的差距。
再講一個形式,中國品牌抵御風險的能力是比較差的。可以看到每年的7、8月份,我們的占有率會大幅度下降。這意味著未來每年增長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或者出現微增長的時候,微增長大概是5%以下,甚至更低的時候,我認為中國品牌的占有率會進一步下降。
它的結構主要集中在低價、低端市場,一般就是在A0級市場里占的比較多。另外,現在還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危機就是成本的問題。成本的問題是,我認為未來中國品牌已經沒有更多的成本優勢了。第二目前這種差價比如A級車來說,是43%。所以越往上走和合資的差價越大。
同樣可以看到,未來的競爭也是一大問題。中國四大汽車集團的研發費用、自主整體加一起約20億美金。和大眾、豐田、通用任何一家比起來都遠遠不足,是我們的5到10倍,不到他們的五分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它還有一些沒有做到位的領域。比如說我們的利潤來源,按照國際成熟汽車市場,在服務這個領域應該占60%,而我們中國汽車產業一般在這個領域做的還不夠。所以這是我們未來可能能獲得發展空間的領域。
說了這么多的負面的,跟“鳳凰涅槃欲火重生”是不是不相符呢?不是。中國品牌發展到今天,一系列的戰略調整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不管是國有企業的自主品牌還是以及民營企業,地方的國有,都在做大幅度的調整。為什么做這樣的調整?我理解中國汽車產業人對于汽車產業規律已經基本把握。所以才有理性的調整。
第二,通過近十年的發展,我們的基礎已打的比較牢。不管是研發、投入和基礎研究人才等大家聚集了相當的人氣。
第三,為用戶創造價值,作為核心的產品和服務。最近我統計和市場研究情況看,中國品牌的產品質量相當一部分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合資企業。因為長安既有合資也有自主品牌。所以對比數據,長安自有的產品已經超過了合資的經典產品的質量。
同樣可以看到,中國品牌相當多的品牌在服務領域滿意度已經超過合資企業。所以最為核心的產品和服務為用戶創造價值這兩個領域,中國品牌已經達到可以與合資品牌抗衡或者相競爭的態勢中。
對于中國品牌下一步的突圍提出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無論多么困難一定要堅持自主創新,發展個人的能力。自主創新是自主品牌未來能夠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長安自己內部也做過一些探討,比如說走合資自主?或者和別人進一步怎么來合作等等?我認為,最后可能消亡的就是你的品牌。同樣的,也是站在國家這個高度來說,自主創新才能從現在的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當然自主創新要掌握核心技術。
特別強調的是,我們所謂的自主創新,長安一直也是這么說的,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要自己來閉門造車,全球的資源是開放的。這對于我們中國品牌,任何一個企業機會都是一樣的,你站在阿爾卑斯山頂看,可以看到全球資源非常多,可以為中國品牌之所用。
二、核心之核心,打造經典產品、提升產品力。說一萬道一千,大家不買自主品牌,就是你的產品力不行。產品力是綜合若干因素和若干指標綜合評價。所以無論如何要把重點、研究放到產品力的提升上。那么這里面差異化的策略就顯得更為重要。為什么說中國品牌有機會?給大家展示一個案例,長安自己也沒想出現這樣的結果。CS75,上市以來,在眾多合資和自主品牌里面,它在汽車之家關注度,從廠商關注度和產品關注度,都排到了第一位。超過了所有的自主品牌和自主品牌。這對我們中國品牌來說有一點啟示,只要定位找好了,只要市場認知和產品做好,老百姓和用戶是會認可的。
三、必須要進一步完善制訂標準。所有的必須盯住世界一流的標準。因為我們不是有保護層的,圈在自己品牌內部的競爭,是全球的競爭,所以必須是全球標準。長安汽車發布了5000多個評價標準,標準決定了產品開發或者質量的基礎。
四、必須加強營銷創新,尤其在服務里面。剛才說了產品,另一個就是服務這兩大領域為用戶創造價值,是有可能讓中國品牌真正走出來的一個核心。特別是當前,新媒體時代,我認為給我們自主品牌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尤其快捷的服務、多樣化的用戶接觸。長安為什么全方位的開微博,全方位的接觸用戶。包括我在網絡上用的都是實名,也解決用戶的需求和回復,這是別的品牌做的不一樣的,你和別的品牌不一樣可能就是成功的機會。
五、加強品牌建設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期。尤其是今天要提起的就是在境外這個領域。我們品牌在國際上出現了很大的危機,很多都說我們是低質低價,好在現在大家開始做巨大的改變。
對于中國汽車企業來說,我認為有一些可以進行的工作:
1、大家要聯合起來實現共贏,加強溝通、政府間、企業間加強合作。
2、共同研發平臺實施一些聯合采購,降低成本。
3、開展技術交流合作。
三、國家政府要大力支持中國品牌
本來中央公共用車采購自主品牌,給自主品牌帶來了一些機會,這個機會所有的自主品牌是認可的,是帶來整個社會對自主品牌的帶動效應。最近出來了一個司局級以恰公車改革的問題。公車改革了這一群用戶流到哪里?所以這些人如果能率先使用自主品牌,對于整個社會推動是巨大的。
同樣的,我認為習主席是可以來研究8600萬黨員,黨內發出邀請好像不違反WTO。當然不能說不用的開除黨籍,是不是可以倡導?這樣的帶動作用,1帶3,1帶5,那么就4億人了。所以還是有機會的。
大家對中國的自主創新都十分關心的,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為什么不可以試一試購買自主品牌呢?其實中國對老百姓傷害最大的就是說一套做一套。大家都說自主品牌,但是下來一看你做的什么車啊?所以長安汽車我們非常明確,就是絕不做包括我們自己的合資車都不做。也要改善地方保護。
同樣今天這么多媒體在這兒,呼吁媒體進一步加大對自主品牌的支持。我們自主品牌確實有些做的還不到位,鞭策是需要的,需要多給一些鼓勵。
相信中國品牌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沒有理由不發展壯大。我相信明天更美好,一年更比一年好,謝謝大家!
原標題: 長安朱華榮:自主品牌的五大突圍點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