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陳星火收藏的古幣。
“臺州錢幣”收藏拾珍系列報道之四
到底有多珍貴,希望權威專家來鑒定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兵變,立國號“宋”。伴隨著金戈鐵馬、政權更替,古泉的歷史也翻開新的篇章。
盡管宋錢傳承于在唐就已定型的通寶錢,卻自有獨到之處:年號為文、書體多樣、銅鐵并用、紙幣出現、銀錠定型……
宋錢以其精湛的鑄造工藝、美輪美奐的書法藝術,將中國的錢幣文化推向了巔峰。
宋代的古幣被視為“入門教材”
路橋的陳星火收藏古幣有好些年頭了,用他老伴的話說,半輩子都“埋”在錢堆里。早至先秦的古幣,熱門如清幣、人民幣……74歲的他收集了近萬枚錢幣。
說起各類古幣,陳星火頭頭是道,不過說到宋錢,他直感嘆:“實在太復雜了,宋錢的鑄量、種類、版別之多算得上是歷朝之首。”
陳星火說,在中國古錢歷史中,宋的年號錢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年號錢成為制度始于宋,終于清末,綿延近千年。有了年號錢,后世收藏家就方便多了,比如這枚元豐通寶,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元豐年間的。”
陳星火介紹,宋錢一般是每換一次年號就新鑄一種錢,而且也不是一個年號出一種這么簡單。尤其是北宋年間,年號改得比較頻繁,所以年號錢也特別多。
而到了南宋,“交子”等紙幣的大量發行、銅鐵錢并用、銀錠也開始定型,錢幣種類更為豐富,錢幣存世量也遠遠少于北宋,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總體來看,由于宋錢多產,偽幣少,同時鑄造精美,藝術性又高,在業內人士眼里頗為價廉物美,被不少錢幣新手視為入門教材。”陳星火說。
你想看看皇帝題字的錢幣嗎?
“做古幣收藏,你不光得懂錢幣本身,歷史、冶煉、鑄造、書法這些東西也都得吃透。”在陳星火看來,研究宋朝的古錢,最讓人癡迷的就是錢幣上的文字,也就是錢文。
退休后,陳星火總是戴上老花眼鏡,拿著放大鏡,一枚枚鑒賞,一坐就是大半天,“僅宋神宗的熙寧、元豐兩種年號錢,版面就有100多種,錢文有篆、隸、真、行、草等不同字體,多為名家手跡,極為優美,所以宋錢的錢文,看上去特別過癮!”
陳星火說,宋錢中的“御書錢”可稱得上古泉歷史中的一朵奇葩。所謂御書,就是皇帝親筆書寫的錢文,其中,最有名的則當屬宋徽宗題字所鑄成的崇寧通寶。
陳星光收藏的崇寧通寶,有十來枚,大小不一,最大的鎮庫錢重達68.7克,最小的僅3.5克。他把一枚枚崇寧通寶一溜排開,忍不住感慨:“你看,這字多美!稱得上是‘鐵畫銀鉤’!”
“這些不只是錢幣,更是藝術品。”陳星火介紹,專門推廣錢幣的文字風格,宋徽宗是第一人,他與王莽被并稱為“錢法二圣”,“他獨創的瘦金體和當時精湛的鑄造技藝融合,這崇寧通寶就是‘代表作’,堪稱完美啊!”
極為難得的九疊篆皇宋通寶,他收集了三個
“雖說大部分宋錢價廉物美,不過,宋幣中等級眾多,普品和大珍之間差別很大。”陳星光告訴記者,物以稀為貴,這在古幣收藏中尤為明顯,“短命王朝或是農民起義所鑄的錢幣發行少,因此特別珍貴。”
“要說到宋代哪種年號錢最貴,那肯定是靖康錢了。”陳星光指著盒子里一枚模樣普通的青銅色古幣說,“靖康錢”是宋欽宗靖康年間鑄行,宋欽宗在位僅一年就被擄往北國,因此“靖康錢”鑄量很少,價格昂貴。
“2004年春拍價是24.2萬元,過了近十年,到2012年春拍的價格已經漲到105.8萬元了,到現在,又不知道翻了多少。”這小小錢幣價格高得令人有些咋舌,有誰能夠猜到,在上上世紀90年代,陳星火“淘寶”時僅花了幾十元。
眼力毒,出手快、準、狠,這是陳星光“撿漏”的秘訣,就連他的心頭愛也是這樣淘來的。
陳星光在專門存放頂級錢幣的盒子里翻翻找找,最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三枚錢幣——九疊篆皇宋通寶。
用放大鏡看,上面的錢文筆畫折疊堆曲,勻稱優美。據介紹,“九疊篆”是一種特別的篆書,而將這種“九疊篆”用于錢文極少,“皇宋通寶”是孤例,因此被歷代藏家視為極為難得的珍品。
說起這幾枚心頭寶的來歷,陳星火娓娓道來,他用了“緣分”一詞概括。
早年間逛舊市,陳星光偶然看到一枚古幣,錢文尤為特別,意外對了眼緣,就出“巨資”200多元買下。回來查閱資料,在一個錢幣名家的資料里,陳星火看到這么一句話描述九疊篆皇宋通寶,“日本有藏卻未見實物”,他才知其不凡。之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陳星火竟又陸續收到兩枚。
說起“心頭愛”,陳星火頗為自豪,幾年前,他去參加國內著名的鑒寶節目。這三枚珍貴的古幣一露面,在場的錢幣專家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不過,幾位專家合計半天,也沒給出定論,”陳星火有些懊惱,“當時專家解釋,錢幣本身沒問題,只是這東西難得一見,我竟一下子拿出三枚,他們是不敢輕易承認也不敢否認。”
陳星火說,除九疊篆外,他還收藏了許多珍貴孤品,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有權威的專家來做一下鑒定。
原標題: 路橋一老人收藏了近萬枚古錢幣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