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汽車 > 專欄評論 正文
國產汽車品牌為何扶不起
2014年08月12日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8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2014年7月數據,自主品牌乘用車、轎車市場份額同比雙雙“十一連降“,分別降至34.6%和17.7%,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首度跌破20%,創下2009年以來月度最低。近年來,自主品牌車市場占有率呈現逐年下滑態勢。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3年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分別為33.8%、31.3%、30.8%、29.9%。而國外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逐年上升。以歐系、美系、韓系為例,歐系市場份額從2009年的20.8%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9.3%,美系從2009年的11.2%升至14.8%,韓系從2010年的9.2%升至10.4%。

  反壟斷是為了維護市場公平的競爭環境,國內汽車廠商趁早打消反壟斷驅逐洋品牌的念頭。

  由于充分的市場競爭,目前國外高端品牌的4S店在銷售這一塊已無暴利可圖,行業向平均利潤率回歸。汽車行業資深專家鐘師表示,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大部分廠商現在所預留的利潤率已經非常低。這與筆者剛從4S店打聽到情況的一模一樣。

  中國豪車價格之所以高,首先高在稅費。豪車價格是到岸價、稅費與商業利潤的加總。媒體披露,一輛寶馬650iGranCoupe,美國售價9.1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6.22萬元,在中國市場的售價高達200.5萬元,是美國售價的3.5倍。價格構成中稅費占了一大塊,加上稅費大約比國外同類車貴60%左右。按照中國加入WTO時承諾,2015取消進口車關稅,到時國產車的日子不會比現在更好過。

  在豪車銷量井噴時期,豪華品牌車具有巨大溢價,目前的豪華車競爭在國外幾個品牌之間展開,國內品牌車幾乎沒有插嘴的份。需要反思的是,對汽車行業多年的保護、國產化率政策,為什么沒有孕育出消費者認可的國產車品牌,為什么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過于舒服的市場與長期的高利潤,使國有汽車廠商不思進取。2009年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就表示:“從整個生產量和消費量來說都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們的汽車都是外國牌的,幾乎沒有像樣的自主突破“,“傳統汽車領域,國內大的汽車工廠已經成了洋品牌的打工工廠,生產出的汽車產品也是萬國牌,而根本的原因就是當時我國沒有技術儲備的情況下,各地都上汽車項目,并長期依賴于外部的技術輸入,造成了研發力量的薄弱,后繼乏人“。國有大型汽車企業傍著洋品牌,占有著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大型國企的管理,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政策,發展國產汽車業的焦慮,加上各地方政府分割市場的低價競爭策略,使國產品牌難以為繼。

  讓人稱奇的是,汽車維修行業也有縱向的準行政壟斷。一輛豪車零件價格加總遠超過整車價格,甚至達到十幾倍。縱容汽車銷售、維修行業縱向壟斷的是政府部門自行制訂的規章,2005年商務部、發改委、工商總局發布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規定,汽車供應商應當制定汽車品牌銷售和服務網絡規劃,國內汽車經銷需取得整車廠授權,并向商務部和工商部門備案。既然銷售與維修唯我獨尊,汽車整車廠商樂得享受暴利,苦于維修高價的消費者欲訴無門。

  這一規章本意在規范市場,實際上縱容了壟斷,執行至今,只有審批者與汽車廠商獲利。幸虧,政策調整已經開始,工商總局發布公告,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并自8月20日起,不再接收汽車供應商報送的備案材料。

  汽車業高稅費、品牌溢價、縱向壟斷與炫富消費者,共同造就了虛旺的豪車市場,在目前汽車業電動車革命到來之際,大力破除行政壟斷,破除地方壁壘,讓民企在公平的環境下激烈競爭,才是中國品牌重新崛起的不二法門。

原標題: 國產汽車品牌為何扶不起

稿源: 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 葉檀  編輯: 張丹萍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相關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