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5歲的李先生在浙醫二院心內科的病房走道上來回走動,這是自5個月前發生心肌梗死后,他第一次走路不喘氣。
李先生是上周六在浙醫二院心臟中心接受經皮心室重建術的三位患者之一,完成該項手術的是浙醫二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委、著名心血管專家王建安教授帶領的心血管團隊,該團隊在省內率先通過微創介入的方法在三名陳舊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的心臟內植入了“降落傘”,改善了他們的心臟功能,挽救了他們的生命,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發生心肌梗死后,年紀越輕,越容易得室壁瘤。這是一種導致心肌收縮異常,并且容易突然死亡的嚴重并發癥,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腫瘤。根據我們醫院對心梗患者的調查,發現死亡率高達23%。”王建安教授說。
每天兩包煙患上心肌梗死
35歲,正當年富力強,但李先生卻在5個月前突發心肌梗死。李先生是臺州溫嶺一家模具廠的模具工,5個月前的一個晚上,他正準備睡覺,突然心口處疼得厲害。
“前段時間這種疼痛經常發生,都是一過性的,我想可能是干活的時候拉傷了,沒當回事,沒想到那天晚上越來越疼。”李先生連忙喊了同在宿舍里的哥哥,等送到醫院后,他已經完全失去了意識。
醫生診斷心肌梗死,好在搶救及時,命保住了。但在接下來的5個月里,他經常感覺胸口悶,稍微一動就透不過氣來,當地醫生建議到浙醫二院看一下。
“我這么年輕,怎么就患上了心肌梗死?為什么現在動一下就透不過氣來?”李先生的疑問,被浙醫二院專家一一解開。
原來,李先生每天要抽兩包煙,三餐在外面吃快餐,飯菜油膩,這些都是得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而李先生在發病前,身體已經發出了危險信號——間歇性的胸口鈍痛,但他根本沒意識到。
至于心梗好了后,為什么還會動不動就胸悶?
“李先生是心梗后出現了室壁瘤。所謂室壁瘤就是梗死區域出現室壁擴張、變薄、心肌全層壞死等情況。”浙醫二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李長嶺解釋,心梗后出現室壁瘤了解的人還不多,這種瘤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在某個時刻,做了某一個很普通的動作,如蹲下、搬個椅子,就可能發生心律失常、心臟破裂等情況,導致患者突然死亡。”
心臟植入“降落傘”改善功能
為什么心梗后,心臟上會長室壁瘤?李醫生用吹氣球來打比方。健康心臟的室壁厚度均衡,發生過心梗后,整個室壁的就會出現厚薄不均的情況,但心臟對室壁的壓力是一樣的,這導致在室壁比較薄的地方,在同樣壓力作用下,容易發生“吹氣球”現象,導致心臟上出現室壁瘤,其實是個異常的心臟結構。
“心肌梗死的發生率近年來明顯上升,而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李醫生說,據醫院不完全統計,每年發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大約有20%為年輕人,最年輕的不過20歲。
“這種瘤常常出現在心臟尖端,以往的辦法就是開胸將瘤切除,但是開胸手術對于心梗患者來說,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李醫生說,近年來國際上開始出現一種微創手術,就是從大腿的股動脈進去,在心臟的室壁瘤上放一個“降落傘”一樣的器械,讓“降落傘”起到跟心肌協同收縮的作用。同時把那一部分壞死的心肌隔離開,這樣能夠減少心臟容積,改善心臟重構。
李先生接受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手術,這個手術專業的名字叫“經皮心室重建術”,該手術在歐美也剛起步不久。
原標題: 年輕人得心梗后警惕室壁瘤 這種病的死亡率高達23%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