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市場資金面持續寬松,銀行及“寶寶”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讓一度被投資者視為“雞肋”的國債重新凸顯“高性價比”。
隨著近期市場資金面持續寬松,銀行及“寶寶”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讓一度被投資者視為“雞肋”的國債重新凸顯“高性價比”。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自8月10日起發行的今年第七期、第八期電子式儲蓄國債目前認購踴躍,市場關注度明顯強于以往。
據專業金融信息機構銀率網數據顯示,7月份銀行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64%,已連續4個月“破6”并呈持續下降趨勢。而余額寶等“寶寶”理財產品收益率更從年初的6.7%跌至目前的4.19%左右,且市場預計還將有進一步“破4”可能。
而財政部從8月10日至8月19日發行的今年第七期、第八期電子式儲蓄國債均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種,其中第七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5%,最大發行額240億元,第八期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5.41%,最大發行額160億元。兩期國債均將按年付息,每年8月10日支付利息。
此外,該兩期國債允許投資者提前兌取,屆時將按照實際天數以票面利率計息并扣除相應天數的利息。不少投資者表示,雖然國債產品投資期限長,流動性也不如余額寶等靈活,但就目前來看其收益率頗為“誘人”,尤其是在銀行等理財產品收益不斷走低的情況下,風險低、收益穩定的國債不失為一種“安心之選”。
理財專家認為,由于下半年國內市場流動性預計繼續充裕,而包括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變化等因素都將使銀行及“寶寶”理財產品收益走低,因此收益穩定的國債、政策性銀行債等產品有望持續升溫,低風險投資者可以關注這類理財項目。
原標題: 理財產品持續跌破“6” 國債再顯“高性價比”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