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兩邊飛出觀眾的實時評論。
8月8日,由杭州玄機科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人氣武俠電影《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在全國公映,成績斐然,首映當日票房達到1278萬,成為暑期中國動畫電影首日票房冠軍。隨著電影熱度不斷飆升,這部杭產3D動畫電影已成為8月電影市場中無可爭議的票房黑馬。
觀影反饋:
國漫在褒貶聲中取得突破
其實,《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以下簡稱《秦》)早在上映之前就累積了極高的人氣和關注度。七年過去,當年的“秦迷”如今已經成家生子,攜家帶口全家觀影,它是一代人的回憶。
影迷小陳的一句話或許代表了許多人的心聲“從高中就看這部動畫了,中間雖然很久沒有關注,但當又得知了它的消息,回憶被勾起,就忍不住了。”
不管是否帶有一些回憶的延續,《秦》終究是成功了,影片結束,網上便是鋪天蓋地的評論。有的人褒揚:“行云流水般的動作場面,恢弘磅礴的背景制作。”也有人批評:“人物動作表情有些機械僵硬不自然,典型的國產3D動畫通病。”也有人比較中肯:“相當有誠意的國產制作,但3D效果并不算很好。”
但無論是褒揚或是批評,國產動漫取得了突破依然是不爭的事實。這樣的成功又能飆升為國漫帶來哪些啟示呢?
啟示1 :“非低幼”陣地并非牢不可破
今年杭州國際動漫節的高端論壇上,北京其欣然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梅女士就直言,“國產動畫根本沒有全年齡!國產動漫在非低幼市場步履維艱。”
不過,《秦》卻在勇敢挑戰“非低幼”這一市場,并且成功了。《綜藝報》電影主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產業研究部主任朱玉卿認為這是一個“驚喜”:“以前,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票房都被分流到好萊塢大片去了,但《秦》將這些人又拉回了國產動漫。”
《中國動漫周刊》總編輯鐘路明則將《秦》稱為動漫界的怪杰。“非低幼動漫是一塊陣地,現在守住這個陣地的是日美動漫,《秦》卻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
根據數據統計,《秦時明月》觀影人群從7歲至35歲不等,其中20歲左右的年輕人占據大多數。同具說服力的則是檔期排放,《秦》在全國各大院線的排片率由首日的12.27%急升至14.5%以上,其中晚間檔排片率均大幅提升,打破了國產動畫電影排片傳統,革命性地進入“白加黑”的良性排映空間。
“小手牽大手”的國產動畫市場規律被打破,這對于國內的動漫公司而言,無疑是針強心劑。
啟示2:“原來電影還可以這么玩”
讓鐘路明印象深刻的,是在觀看《秦》時,從屏幕邊飄過的那些“吐槽文字”。“這簡直就是放映的革命風暴,向傳統的‘單向式’我放你看的接收陳規發起的挑戰,很好。”
鐘路明所說的其實就是一度僅存在于網絡世界、二次元人群中的一種小眾看片社交方式——彈幕,即觀看網絡視頻時邊看邊評,發表的評論在視頻上實時滾動,實現了大家一起實時“吐槽”,深受年輕人歡迎。
此次《秦》電影全球首創,將“彈幕”引入影院,在全國12個城市推出了100場彈幕專場連映活動。當影廳熒幕兩側的墻上飛滿了觀眾的吐槽文字時,無數人驚嘆“原來電影還可以這么玩”。
圍繞秦時明月掀起的這股“彈幕”風潮,引發熱議,如“傳統觀影模式受到巨大挑戰”、“互聯網模式與影院結合”、“吐槽文化的蔓延”、“影院變成社交互動場所”紛至沓來。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突破“單向式”接收陳規,觀眾可以直接在現場參與影評互動的觀影模式,將開啟影院觀影體驗的新時代。
啟示3 :加強故事厚度融入傳統文化
《秦》的首映,專家好評不斷,在內容創作、制作、故事講述、音樂上《秦》都達到了新的高度。但這并不代表完美,中國動漫的道路仍然需要踏實走下去。
除了影片的制作在精細度上仍需下功夫以外。朱玉卿認為在故事的厚度上仍然需要提升。“第一部如此成功,第二部的要求與水準就應該更高了,希望《秦》這部片子以及所有的國產動漫還能在故事的厚度上下功夫,向上向下延展觀影群體,多去了解觀眾的反應、心聲,爭取更大的提升與進步。”
央視動畫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捷則表示,《秦時明月》對于中國傳統神話的繼承值得國內其他動畫的學習,并且也依然有提升的空間。“影片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應該讓人產生民族榮譽感,就像好萊塢大片一樣,總在不知不覺中打入民族與國家的概念。傳承與發展,這是未來國產動漫需要好好研究的。”李捷說。
原標題: 首映票房破千萬掀彈幕風暴 杭產動漫電影“秦時明月”火了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