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隱去,7日傍晚,臺州市路橋區路南街道聯合村熱鬧起來,穿泳衣拿毛巾的村民,三三兩兩走向村里的皇帝塘。看著池塘里游泳、戲水的人們,臨塘而居的80歲村民陳子根感嘆:“已經記不清多少年沒人來游泳了。”
皇帝塘是聯合村周邊有名的深水池塘,但幾十年沒有疏浚,一度淤積嚴重,滿池垃圾。今年5月,聯合村投資5萬多元,對皇帝塘進行清淤整治,光淤泥就挖了5天,恢復了平均5米的水深。如今,塘岸砌上了白色的石塊,埠頭兩邊澆筑了4個洗衣臺,洗衣污水用管道集納。不僅如此,池塘還通過管道與河道聯通,變成一池活水。
路橋區地處溫黃平原,水系發達河網密布,全區4099口池塘,像一顆顆鄉村“明珠”,散落在村民房前屋后、田間地頭,不僅關系著農田灌溉、蓄洪排澇,更是江南水鄉不可或缺的鄉村風景。然而,隨著農業灌溉功能減弱,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增加,池塘淤積速度加快,非法侵占、填埋等現象頻繁出現。
今年開始,路橋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池塘疏浚清淤工作。按計劃,今年將完成全區50%池塘的疏浚清淤,2015年至2016年完成剩余50%。池塘整治、疏浚、保潔以屬地鎮(街道)和村居為主實施,區財政根據清淤量進行補助,每口池塘補助額最高可達5萬元。截至7月中旬,全區共完成1357口池塘清淤,完成年度計劃66%,疏浚量達70萬立方米。
經過清淤疏浚,記憶中可以浣洗、游泳的池塘,陸續回到了身邊。
在金清鎮三坨村,52歲的盛月蘭看著屋后的一隊塘說,塘里原來都是雜草淤泥,已經看不到水面。今年3月整治以后,現在每天都有人來游泳。
整治后的池塘,更成了村莊里靚麗的景觀。新橋鎮十甲陳村,村委會辦公樓兩側的東文湖和茶亭湖都已整治一新。湖與湖之間,新開挖了一條約200米長、1米多寬的水渠。湖岸裝上了嶄新的圍欄,欄外新植的草地上還建起了一座游廊。在前七份村,橋林塘已經完成清淤,岸邊的景觀帶已現雛形,增拓出的4200平方米水面清波蕩漾,10余種水生植物點綴其中,岸邊的假山、新植的草坪,與塘中的綠島交相輝映。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原標題: 路橋,鄉村“明珠”還復來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