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令人心疼的消息:2014年8月6日晚上6點33分,“五里亭媽媽”樓小英在金華市中醫醫院去世,享年91歲。“我們破爛都要撿,何況是人呢?”樓小英和丈夫張洪斌一輩子以拾荒為生,從上世紀70年代初到現在一共養大了18名棄嬰。
鏈接:2012.7.14
《五里亭媽媽你的孩子我們會接著管》
不久前,一則令人心疼的消息又在金華城里不脛而走——五里亭老人樓小英病重入院,生命垂危。醫生說,她因為身患腎衰竭住院,同時伴有尿毒癥、心衰竭、營養不良和重度貧血。
樓小英和丈夫張洪斌一輩子以拾荒為生,從上世紀70年代初到現在一共養大了18名棄嬰。2007年,樓小英以80多歲的高齡收養了最后一個孩子,男孩今年7歲,名叫張麒麟。
他們的故事曾感動整個中國,如今老人病重在床,最后的心愿是想給正當學齡的小麒麟上個戶口。
老人病倒,“兒女”們都回來了
聽說樓小英的故事,是記者到金華工作以后,單位的老前輩說,金華有個“媽媽”靠撿破爛養大了18個孩子,有空去看看她。沒有想到,第一次見面,已是她病重的時候。
老人的病房在金華市中醫院住院部4樓,房間朝北。她穿著碎花短袖和長褲,正打著點滴。邊上,張彩英和晶晶正在給老人準備晚飯。
張彩英是老人的親生女兒,而晶晶則是養女。老人病倒之后,除了親生兒女外,在金華的三個養女——美仙、晶晶和菊菊也都每天來醫院探望。張彩英說,她們很孝順,見媽媽為治病的錢發愁,都安慰說,錢可以再掙,先把病看好。
昨天的晚飯,有老人愛吃的南瓜,豬肝,女兒們還特地準備了銀耳湯。“媽媽今天好像恢復了很多,臉上有了血色,還能吃得下東西。”張彩英說。
記者走到病床前,伏在老人的耳朵邊說,我代表《錢江晚報》的記者們來看看你。20多年前,本報記者洪加祥就曾報道過樓小英收養棄嬰的故事。老人點了下頭,努力笑了笑。她身體很虛弱,看上去用了很大的力氣。
請不要辜負如此偉大的母愛
1988年1月6日,除夕,我第一次見到他們。“我們破爛都要撿,何況是人呢?”樓小英和張洪斌的這句話,讓我在他倆和棄嬰們的住所外站了整整一夜,連年夜飯竟也忘了吃。我面前,是一個破敗不堪的涼亭,一扇竹編門以及能看得見天穹的漏屋頂;我耳邊,是五六個棄嬰的嚎淘大哭。
直到現在,我仍要說,誰見了這幅場景,哪怕是沒良知的野獸和混賬見了,也會在心靈發生震懾。我想讓全世界都感受到這種大愛,我想匯集所有可能的力量去幫助他們。于是在1988年2月,我把這故事寫成報告文學《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全國35家大小報刊相繼轉載,后來有人告訴我,日本、美國的主流媒體也轉發了。
20多年來,我一直關注著五里亭事件,采訪過她和她丈夫,采訪過她的幾個孩子,發了不少稿件。在我心里,樓小英老人不偷不搶,靠撿破爛養大了18個孩子,身為人母的美德完完整整地體現在了她身上。聽說她這次病重入院,情況并不樂觀,我希望全社會能再合力幫助她做幾件事,不要辜負了這份難得的母愛。
一是完成老人最后的心愿。老人的親生女兒張彩英和小麒麟都沒有戶口,小麒麟的問題不難解決,請大家可以幫幫大姐張彩英。她嫁在山東,今年49歲,因為沒有戶口和身份證,她來回山東和金華只能乘坐K字頭的火車。24年來,我幫她走訪了山東省以及浙江省多家部門,至今未能如愿。
二是幫助老人撐過這場病。省市政府和社會愛心人士對老人都不錯,給她看病提供了不少方便。我聽說老人這次的醫藥費不太夠,還請大家幫忙湊點錢,幫老人撐過這場病。我真心希望老人能開開心心地活過90歲,活到100歲,好人一生平安。
我是最早關注五里亭一家的記者之一, 20多年來,我未曾計算過晚報一共有多少記者報道過五里亭的故事。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記者前赴后繼?我想,所有參與到其中的人都為老人的大愛感動。這是一種傳遞愛心的實踐。希望這種大愛,可以一代一代,一直這樣延續下去。
原標題: 天堂沒有孤兒,金華收養18名棄嬰的五里亭媽媽去世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