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椒汶在向記者介紹錢幣。
“臺州錢幣”收藏拾珍系列報道之三
□記者 朱玲巧/文 李昌正/攝
翻開我國的古錢幣史,你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王朝更迭,新帝登基,往往會先拿貨幣“開刀”。
隋唐交接也是如此,唐高祖李淵登基后,廢五銖,鑄開元通寶。
“開元”為開新朝之元、新幣之元意,“通寶”即通行寶貨。但是吉祥的寓意卻未能永葆大唐盛世。
從一開始鑄造精美,到后來國庫空虛的粗制濫造,再到后來安史之亂“得壹”、“順天”等特殊幣種分庭抗禮,唐朝錢幣的演變成了王朝興亡的最好注腳。
唐代的錢幣版別復雜,鑄地分散,留存至今的價值也相差懸殊。有些稀有幣種要是放在唐代,或許只能買幾個包子,但放到今天或許可以買一間包子鋪了。
這一期,我們將暢談唐代的錢幣。
“破舊革新”的開元通寶
“一文錢”、“一兩十錢”,現在我們在電視劇中常?吹降墓糯X幣計量方法,其實都是從唐朝的開元通寶開始的,從此我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為通寶幣制。
開元通寶是很多藏家的“心頭好”,李椒汶就收藏了不少。
“‘開元通寶’四字是書法名家歐陽詢寫的,隸書和篆體的結合,錢面輪廓深峻,書法章法精美,非常好看。雖然唐代出現過8種不同名稱的貨幣,但是唯獨開元通寶貫穿整個王朝始終,它的文字、重量、形制等一直傳承千年,成為后世鑄錢的楷模。”李椒汶說。
唐朝的中后期,開元通寶在流通的過程中字體有了些許變動,比如“元”字的雙橫開始漸漸變得等長,并且背面也出現了月紋及其他紋飾作為爐別的標記。開元通寶前期,元字上面的一橫較短,通字也慢慢地從隸屬變為草書的形勢。
“開元通寶流通了近300年,從數量上來說留存較多,普通樣式的開元通寶價格并不貴,也比較適合入門級收藏。”李椒汶說。
你家有背后寫“永”字的開元通寶嗎?
要想把開元通寶的版別集齊,那真是難于登天,大多數藏家都以集齊其中一個系列為榮。
李椒汶建議可以集“會昌元寶”系列。唐武宗會昌五年,揚州節度使李紳在新錢背加昌字以紀年,之后各地鑄爐都把州郡名寫在開元通寶的后面,共有昌、京、洛、益、福、桂、丹、永等23種。
“這23個錢幣的鑄造地,離臺州最近的可能就是‘越’了,也就是現在的紹興一帶。要是當時臺州有大量流通開元通寶的話,那極有可能是‘越’爐制造的。”李椒汶說。
“雖然這些錢幣大多只發行了一年,但是大多數都還比較容易得到,只不過要想把23種都集齊還是很難的。其中一些稀有品種真是‘一幣難求’,比如福、桂、丹、永等,其中以永的存世量最少,保存還比較好的,全國可能都不超過500個。”李先生說。
李先生收藏了二十多年,就獨缺一個“永”字。為了將這23個數字集齊,就算是古錢收藏的“老江湖”李椒汶也曾“馬前失蹄”。
因為存世少,價格高,所以仿冒的也就多,李椒汶的藏品中,也有兩枚“永”字開元通寶,可惜都是贗品。“買回來的時候很興奮,后來才知道都是后來補刻的,這些假的‘永’字或高于錢面,或低于錢面,錢幣放在桌面上都不平整。”李先生說。
你家有背后寫著“永”字的開元通寶嗎?如果有,不妨撥打我們的熱線和李先生進行交流探討。
“順天易得,得壹難求”
在李椒汶收藏的的唐代錢幣中,有一對錢幣的個頭顯然要比開元通寶大得多,徑3.5厘米,重12.5克左右,上面分別寫著“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
“當時安史之亂的時候,史思明占魏州(今河北大名)稱王,建元‘應天’,并鑄‘得壹元寶’大錢,‘得壹’的意思是初始、純正,但是過了不久史思明覺得‘得壹’兩個字不吉利,又改鑄‘順天元寶’。‘順天元寶’的形制、色澤和‘得壹元寶’相似,‘順天元寶’的‘壽命’要稍微長,流通了有一年多,數量比得壹元寶多,所以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的說法。”
“這兩個錢幣在當時要求以一當百個開元通寶用,相當于現在的大額錢幣,老百姓并不喜歡用,也間接造成了安史之亂的失敗。”李先生說。
▲藏家點評
古代錢幣的制作方法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歷代錢幣的制作方法也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演變、發展過程。簡要介紹如下:
1.貝幣。天然海貝是人們自然采集而來,石仿貝、骨仿貝由手工磨削而成,銅仿貝翻鑄而成。這些貝幣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產生,其制作方法原始,人工操作簡單。
2.刀、布、環錢、半兩、五銖等貨幣生產于春秋戰國、秦、漢、六朝等歷史時期,是采用泥范、陶范、石范、銅范翻鑄而成。
3.從開元通寶至民國通寶的方孔錢,相當于唐初到清代末、民國初這段歷史時期,一般均采用翻沙法鑄造。
4.銅元、銀元、鎳幣、鋁幣與少量清代光緒通寶方孔錢,其使用時間在清末至民國時期,一般采用機器壓制,也稱機制錢。
5.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早期貨幣,因受中亞地域制作錢幣方法的影響,曾經采用過用手工錘打而成的打制錢。
原標題: 唐朝錢幣:王朝興亡的最好注腳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