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健康 > 熱點聚焦 正文
明管暗查,守住食藥安全
2014年07月30日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安徽曾一度是食品藥品安全的“重災區”,無論是劣質奶粉侵害阜陽的大頭娃事件,還是上海(阜陽)華源的欣弗事件……幾乎每一起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把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一次次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但近幾年,隨著安徽經濟的飛速發展,再加上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加大了對重點地區,尤其是對農村地區的食品藥品監管力度,遏止了制售假劣食品藥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安徽近些年來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向好。7月11日上午,《生命時報》記者走進了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徐恒秋的辦公室,專訪了這位性格耿直、雷厲風行的“女掌門人”。

  《生命時報》:您如何看待食品安全問題,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出在哪個環節?

  徐恒秋:食品安全與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息息相關,它已成為衡量我們生活質量、社會管理水平和國家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產加工、流通、監管等。但從根上說,是社會轉型期不可避免出現的一個問題,也是世界上任何一個轉型期國家都會面臨的問題。100多年前,處于轉型期的美國,食品安全問題也很嚴重,尤其是肉制品加工企業,其生產場景非常觸目驚心,后來被媒體曝光后,才促成了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誕生。我國目前正處于轉型期,食品藥品安全事件難以完全避免。在監管方面,我們責無旁貸,及時發現和解決,堵住問題食品藥品。

  《生命時報》:在保證百姓“入口關”方面,省食藥監局采取了哪些措施?

  徐恒秋:在食品生產環節,我們設立企業授權人制度。過去只有藥品設立質量授權人制度,就是說授權人是企業產品法定的責任人,如果產品出現問題,就追究該授權人的責任。今年,我們在食品生產企業也實行了這項制度,為了讓更專業的人把好質量關。

  在食品流通環節,我們今年的重要工作是抓“源頭”,針對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在這些地方設立“快速檢驗”部門,所有產品進入市場后,對沒有產出合格證的產品進行檢驗,如發現有瘦肉精、農殘等問題,這批貨就不能進入市場銷售。

  我們在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的同時,宣傳動員企業員工督促企業自律,就是讓員工監督舉報企業的不法行為。在決定實施這項制度之前,我們針對全省大中企業開了一個動員會,會剛開完就收到了舉報。一個生產飲料的企業把消費者反映口感不好的啤酒,重新罐裝后再銷售。得知這一線索后,我們立刻派人到企業現場,發現確實存在這個問題,當場要求企業整改。對于舉報人,我們嚴格保密,按照食品安全獎勵舉報辦法及時兌現獎勵。這項內部舉報的措施實施以來,確實很有震懾力,我們已經收到不少舉報,為企業規范生產經營起到警示作用。另外,我們還有12331的舉報電話,24小時開通,方便人民群眾隨時舉報。

  《生命時報》:小餐飲和小作坊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關心的問題,請問你們是如何管理這些“死角”的?

  徐恒秋:小餐飲的食材采購、衛生問題一直很讓人頭疼。前段時間,我們在蕪湖試點,把小餐飲集中起來監管:設有餐具供應室,每一家商戶把用后的餐具送到此處集中消毒,再領取已消毒好的餐具;食材集中供應,米、面、油統一采購,避免地溝油問題。試點后,我們發現這個辦法不錯,小餐飲經營和管理更規范、衛生,目前全省已有多個地市開始啟動。

  小作坊的問題主要出在生產環節。去年開始,我們從生產豆腐的小作坊開始試點,主要把好3個關卡。一是添加劑備案,就是生產所用的全部添加劑都要備案,否則視為不合格;二是填好貨物隨行單,上面記錄豆腐生產時間、企業、賣給誰;第三是規定小作坊的基本衛生條件,符合條件的才能繼續生產。

  《生命時報》:如何進行食品的風險監測?

  徐恒秋:在《國務院關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下發前,地方質檢、工商、食藥監部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能沒有整合,抽檢經費不足,導致食品風險監測重復檢驗的問題時有發生,而且面非常小。工商、質檢、食藥監抽檢的東西相互重復。這樣一來,有效資源沒有得到很好利用,現在新的食藥監局組建之后,統籌安排各環節、各地區的風險檢測,就可以避免重復,監測得更全面。另外,我們把風險監測重心偏向基層。過去我們抽檢基層不多,就擔心抽到不合格產品,不合格率高會影響考核。現在國家規定,食品合格率不再成為對各個地方的考核標準,這樣才能更容易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農村,問題集中,這也是我們現在的工作重點之一。

  《生命時報》:說完了食品,咱們再談談藥品,你們在藥品監管上有什么舉措?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

  徐恒秋:藥品問題不亞于食品,因為它直接關系生命安全。安徽是制藥大省,目前總體形勢穩定,沒有發生大的問題,但我們仍然不會掉以輕心。2004年1月1日起,我省食品藥品監管行政審核實行“審、批、查”徹底分離。針對過去一些行政審批項目由政務中心接收,依然由業務處室辦理,形成“前店后坊”格局,行政相對人仍要在行政機關和窗口之間兩頭跑,影響辦事效率;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重審批輕監管”、“以批代管”、“批而不管”時有發生;個別企業一旦通過了相關審查或認證,由于后續監管工作跟不上,很快就回到審批認證前的狀況,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中的安全隱患大量存在。

  實現“審、批、查”徹底分離后,使權力互相制約、互相配合,確保公開、公正。把審、批、查分離,由技術支撐的第三方承擔“審”,在行政服務中心的窗口“批”,業務處室“查”。各業務處室由過去的“審批查一體”轉變為監督方,集中精力開展日常檢查、重點檢查、專項督查和飛行檢查,達到“審的不批,批的不查”,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在全國食藥監系統也是第一家。

  藥品流通環節方面,最大問題是藥品批發企業數量較大。截至去年底,我省的藥品批發企業有608家,這在全國排名都是靠前的。全省前100家藥品批發企業已經占據了藥品批發市場的80%,還有20%的市場有500家企業去爭搶,這會導致很多小型批發企業不規范經營,擾亂整個市場。今年我們借助新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的機會,已經淘汰了70多家非法人企業,未來可能還會有近100多家企業被淘汰。

  《生命時報》:這些年,我國食品藥品頻出安全問題,對此很多人呼吁對造假者處以重典,您怎么看?重判重罰能否起到根本性作用?

  徐恒秋:重罰是一種手段,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對于食品藥品造假者,要罰得他不敢違法,要罰得他傾家蕩產,要讓他為違法付出沉重代價。

  《生命時報》:作為食藥監部門的掌門人,您是否有時間去農貿市場或者藥店,了解第一手信息?

  徐恒秋:我經常去藥店和農貿市場,掌握第一手資料,以便幫助我更好地做決策。食品藥品監管工作非常瑣碎,壓力也很大,我從去年7月份來到這個崗位,越干發現問題越多,但是這些困難不能回避。只要我們食藥監人堅定信心、攻堅克難,我相信我國食品藥品安全一定會越來越好。

 

原標題: 明管暗查,守住食藥安全

稿源: 生命時報 作者: 記者 瞿 晟 趙金度  編輯: 趙靜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相關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