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門診,一上午兩百多位病人,里面有十來位是來看膽囊結石的,而且都要做手術切除膽囊。
“現在,膽囊結石的發病率真的很高,有近10%。”浙醫二院副院長、著名肝膽胰外科專家梁廷波教授說。
昨天的門診中,一位病人的情況特別典型,梁教授說,她可以代表大部分膽囊結石病人的發病史和癥狀。
不吃早飯,喜歡吃牛排和海鮮
43歲女子患上膽囊結石
王女士,43歲,打扮講究,鵝黃色真絲連衣裙,白色細跟高跟鞋,黑色順滑的齊肩長發。
她已經在其他醫院看過幾次了,都說是膽囊結石,勸她把膽囊拿掉。但她下不了決心,所以再想問問專家。
梁教授看了她的B超單,問她有什么癥狀。
“經常感覺右上腹不舒服,吃過油膩的東西之后特別明顯。”王女士說。
又問她職業和生活飲食習慣。
“我工作比較忙,和歐洲人做紡織品外貿生意。做外貿,和外國人也要講交情,需要時時交流。歐洲和我們這兒有時差,他們那里有事,就打越洋電話過來,有時候半夜兩三點也需要開視頻會議。”王女士說。
“不過我已經習慣西方時間了,自己半夜兩三點才睡,把事情梳理一遍。白天睡覺,睡到下午一兩點再起來。做外貿生意十幾年,生活節奏一直是這樣。
“吃東西呢,我覺得還好吧,還算節制。我是不餓不吃,餓了才吃,順應身體的感覺。我喜歡吃高品質的食物,牛排、海鮮等西餐,營養豐富,熱量充足。而且我比較瘦,喜歡吃肉類,也不怕胖。
“唯一不好的,我覺得是早餐沒法解決,我每天睡到中午或下午起床,早餐肯定錯過了,能吃上中餐已經很好了。晚上又工作到很晚,肚子餓,又會吃夜宵。”王女士說,她覺得三餐也不一定要定時。
“很多膽囊結石的人和你一樣,晚上很晚睡覺,早上起來不吃早飯。”梁教授說,“特別是,你喜歡吃牛排、海鮮等西餐,這些食物膽固醇含量很高,容易造成膽固醇型的膽囊結石。這種類型,也是目前臨床最多的膽囊結石。”
杭州人膽囊結石發病率約10%
大部分是吃出來的結石
梁廷波教授說,現在膽囊疾病的發病率很高,特別是膽囊結石,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有10%,十個人里面有一個有膽囊結石。在浙醫二院,每年因為膽囊結石而切掉膽囊的病人就有兩三百位。
“目前,臨床上膽囊結石的病人大多是膽固醇型的結石,和飲食結構有關。可以說是吃出來的結石。”梁教授說。
膽囊為什么產生結石?
主要是膽汁成分的改變,膽汁包含膽汁酸鹽、膽固醇、膽紅素、水和一些電解質。在一般的狀態中,這些膽汁里的成分都是可溶的。而膽汁里面的物質發生改變,溶液的環境也隨之改變,物質在水里面出現過飽和,無法溶解,于是析出了晶體,晶體慢慢沉積,形成小結石。膽囊結石就這么產生了。
就拿膽固醇型的膽囊結石來說,人們攝入了過多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膽汁里的膽固醇增加,析出晶體,產生膽囊結石。
另外,膽囊的局部炎癥、細菌感染、激素改變、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膽囊結石。
不吃早餐的人最容易得膽囊結石
哪些人容易得膽囊結石?女性、年齡≥40歲、肥胖者、不吃早餐者和有家族史者。
為什么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得?
浙醫二院普外科主任吳育連教授說,膽囊是存儲膽汁的器官。人體經過長時間進化,各個器官都有一定的節奏。比如說膽囊,一天三餐,膽囊定時排出膽汁。早上吃早餐,膽囊排出膽汁,中午和晚上也是如此。如果不吃早餐,那么早上膽囊就不用排出膽汁。
“這么一來,早上膽汁無法排出,沉積在膽囊中,違反了‘流水不腐’的道理,膽囊中有些結晶體就會沉積下來,形成結石。”
女性發生膽囊結石的概率要比男性高,比例大約為2∶1。吳主任說,這可能和雌激素水平有關,雌激素水平高,膽汁功能代謝也會比較高。
膽囊結石要不要拿掉整個膽囊?
病人們都會問醫生兩個問題,膽囊結石一定要把整個膽囊拿掉?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
梁教授說,大部分膽囊結石,容易誘發膽囊炎,出現腹痛、急性腹痛等癥狀,還會導致膽囊壞死。急性膽囊炎,在老年人身上有一定的病死率。
“這種有癥狀的膽囊結石,容易導致膽囊炎反復發作,而反復發作的炎癥最可怕的結果是誘發癌癥,甚至急性膽囊炎本身就可能導致死亡。所以有癥狀的膽囊結石,醫生都會建議病人切除。”梁教授說。
但是還有一些膽囊結石要不要切,目前醫學界的意見并不統一。
這是指靜止型的膽囊結石,可能終生都沒有癥狀,是在體檢中B超發現的。有些專家認為,既然一直沒有癥狀,從病理上來說,也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定發作,一定會變成膽囊癌,所以不一定要切掉;有些專家則說,膽囊結石既然已經有了,還是有發作的可能,保險起見,還是切掉吧。
梁教授認為,靜止型的結石要不要切,臨床上根據大小判斷,一般超過2.5厘米的,主張切除。因為比較大的結石,隨著年齡的增大,慢性炎癥、膽囊癌變的可能性越大。
切除膽囊對身體有沒有影響?
膽囊是儲存膽汁的臟器,肝臟分泌膽汁,排到膽囊這個小倉庫里,存著。等到我們吃東西,膽囊收縮,排出膽汁,幫助消化。以往認為,如果拿掉膽囊,沒有這個倉庫,膽汁直接分泌,往腸道里排,不吃飯也排,影響不大。
“從目前的臨床病例來看,有一部分病人,切除膽囊對他的消化是有影響的。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舒服,脹、痛,肝功能輕度異常,我們把這些癥狀稱為‘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梁教授說,發生這些癥狀,主要原因不明,大部分認為是膽囊切除后,膽總管下端痙攣引起的不適。
“不過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發生率不高,在1%左右。這些病人隨著時間的延長,會好起來。也有些病人要在內鏡下切開,才能緩解。”
梁教授說,膽囊要不要切,大家還是要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不要過度擔心,也不要過度隨意。現在醫學界認為,絕大多數的膽囊結石還是要切除膽囊的。
膽囊碎石不靠譜
最近還有一些專家提倡“取石保膽”手術,把膽囊切開,石頭拿出來,再把膽囊縫起來。臨床證明,這樣的手術,復發率很高,基本上都在兩三年內復發,沒有手術意義。
那可不可以通過服藥,把結石溶掉呢?
吳育連主任說,“膽囊結石和泌尿系統的結石不一樣,泌尿系統的結石可以碎石,通過尿道排出,而膽囊的膽管很細,如果結石溶掉,排到膽管里,會卡在膽管里,排不下來,造成嚴重的感染。所以膽囊溶石,不靠譜。”
目前,也沒有藥物證明可以治療或者預防膽囊結石,大家不要盲目吃藥。
拿掉膽囊,膽子真的會變小嗎?
還問了梁教授一個問題,膽囊切除了,會不會影響我們的膽量。不是有“膽大包天”“無膽匪類”這樣的詞語嗎?
“哈哈哈,不會的,膽囊是個消化器官,和人的膽量完全沒有關系。我們手術完的幾個病人,我看看膽子蠻大的么,叫他們不要喝酒,還是要喝。”梁教授說。
除了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的發病率也不低,在普通人中約有5%患膽囊息肉。
梁教授說,不管是息肉還是結石,都可能和膽囊癌有關,七八成的膽囊癌病人伴有膽囊結石,而膽囊癌也有可能是膽囊息肉發展而來的。“所以有膽囊方面的疾病,一定要及時治療,如果醫生建議把膽囊切掉,也不要過多的猶豫,要信任醫生。”
原標題: 10個杭州人中有1人有膽囊結石 拿掉膽囊膽子會變小?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