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評論員馮燕
“強者恒強”之下,房地產行業是否還有機會出現自己的“伏牛堂”?無論大中小房企,都可以憑借著自己的優勢在行業中活下去,并活得越來越好,這樣的狀態或許有些理想化,但聽起來不錯,不是嗎?
近來,最聚焦的話題是房企半年排行榜,而最話題的房企要屬萬科。一來,萬科半年成績燦爛,1000多億元的成交額,又是第一沒跑了;二來,萬科董事長王石的一段演講火熱出爐,嘆問,“第一固然重要,但第一真的那么重要么?”時間剛剛好。
當然了,對于第一,王石表示萬科首先考量的是要和中國的轉型結合起來,從數字增長型到效益質量型的轉換;不過從相關“微妙”表述中可以看出,萬科如果不是第一,估計管理層和投資者都不太能接受。
這不禁讓人慨嘆做大佬不易。特別是對于上市房企而言,投資者、市場諸多壓力之下,銷售業績是松不得勁兒的。
大佬不止萬科。發布報告稱,萬科、綠地等7家企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并拉大了與第二陣營的距離。拉大了的距離是現象,背后是大佬們孜孜以求的實質。
第一陣營內的競爭其實也相當激烈,從數據來看,綠地和萬科差距正在縮小,這得益于綠地堅持的轉型和“走出去”。2014年,綠地繼續加碼海外市場,而其首個海外項目、位于韓國濟州島的綠地漢拿山小鎮銷量不俗并實現了首批產品交付。不過,要完成2400億元的全年銷售目標,綠地下半年面臨的壓力并不小。
如果說大佬的不易是糾結于發展問題,榜單所宣稱的房地產市場“強者恒強”,則意味著,更多中小房企面臨的是更大的被淘汰壓力和更難的市場境地。
“強者恒強”被數據和言論一再佐證之時,有些事情也許不應該被忽略。
有媒體報道稱,90后張天一和自己的小伙伴們靠賣常德牛肉米粉創立的伏牛堂,借助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在不到一周時間里就積攢了2000名“鐵粉”,三個月里開出兩家門店。順便聯想一下,房地產行業是否還有機會出現自己的“伏牛堂”?
即使分化加劇,即使會有一些中小房企退出,行業是否還能給予機會?在融創收購綠城的現場,宋衛平曾疾呼,“沒有中小企業哪有大企業?”,“中小企業是有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原動力的。”
借用最近點擊率較高的一句話,“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房企也一樣,無論大中小房企,都可以憑借著自己的優勢在行業中活下去,并活得越來越好,這樣的狀態或許有些理想化,但聽起來不錯,不是嗎?(實習編輯:戴亞玲)
原標題: 評論:做地產大佬不易 當小弟更難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