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河高架下方路面,成一片“汪洋”。記者楊曉軒攝
杭州石橋路興業街上,快車道和慢車道也成了“河道”。通訊員連國慶攝
小溪變瀑布,20多名游客被困九溪景區
趕路遇堵車,晚上的安排全部泡了湯
涓涓小溪變成小瀑布,20多名游客被困九溪
昨天傍晚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很多正出門在外的人措手不及,尤其是游客。
昨晚7點多,一條“杭州景區九溪十八澗,有一隊游客被困”的消息,更是在微博上被熱轉。
記者隨后從接警的杭州消防靈隱中隊證實了該消息,同時也獲悉:這20多名游客已經自行順利撤退到安全地帶。
“我們是傍晚6點07分接到游客報警的,說他們被困在九溪十八澗的兩條溪澗之間,水有1米多深,已經齊腰,而且水流湍急,難以下山。”靈隱消防中隊消防員說,這些游客是從龍井村出發,一路下山前往九溪十八澗繼續游玩,沒想到到了九弘亭這里,雨越下越大,他們被困在水中,動彈不得,只好報警。
“因為雨很大,在第一條溪澗,我們架出9米拉梯,才帶著救援工具過溪。”消防員說,7點半左右,他們即將到達事發地點時,又接到了游客電話,“他們說天色暗下來了,很害怕。我們建議他們在原地等待救援,但他們決意要自己往原路返回。”
等消防人員趕到事發現場時,游客們已經離開了。“我們又給他們打電話確認,他們表示已經撤退到安全地帶。”消防員說,他們又對現場進行了搜尋,在確定沒有其他被困人員后,才收隊離開。
原本九弘亭這一帶的溪水只是涓涓小溪,昨天竟然變成了小瀑布,水流很急,這種情況很少見。“我們估計他們是互相手拉著手,走一步,探一步,蹚著水才脫離困境的。”消防員說,實際上這么做比較冒險,一旦被水困住,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在確定周圍沒有其他危險的前提下,待在原地不要動,等待消防人員來施救。
第一次到西湖邊游玩,就被困雨中將近2小時
這個周末,本是杭州姑娘小藍和讀研究生時期的兩個閨蜜,畢業4年后的首次重逢。其中,在香港工作的閨蜜小戴是第一次來杭州。
“我們先去了郭莊、曲院風荷,又在蘇堤上騎了自行車。”小戴回憶,下午4點半左右,玩性頗高的三人準備上孤山游玩。
誰料,剛爬到一半,原本就已陰沉沉的天,突然下起瓢潑大雨,殺了所有游客一個措手不及。最要命的是,三個姑娘都沒有帶傘。“還好附近有個小茶館,我們就趕緊跑進去避雨。”小戴說,茶室不大,只有六七張小圓桌,但已擠滿了前來避雨的游客。
雨一直很大,原計劃早點下山吃飯的姑娘們只好在茶館里坐等了近2個小時。
原本,重聚的閨蜜們看看雨景,敘敘舊,也別有一番風味。但就在傍晚6點半左右,茶館老板告訴她們,茶館要打烊了。
但此時,雨依然下得很大,怎么辦?熱心的老板提出,送她們下山,到樓外樓附近,能打到車的地方。
“樓外樓里也全是避雨的游客,烏泱泱的。”小戴說,好在沒多久,雨勢就小了,她們也打上車去了飯店。
寧波一漂流景區水位猛漲,多名游客落水
昨天突如其來的暴雨,使得在寧波奉化巖頭古村漂流的多名游客落入水中,所幸在景區員工和附近村民的共同營救下,所有遇險游客全部被安全救回。
昨天下午4點30分,消防部門接警稱,奉化巖頭古村漂流中心有多名游客落入水中,急需救援。溪口消防中隊立即出動1輛搶險車7名官兵趕赴現場。
下午4點52分,消防員到達巖頭,現場河流湍急。
在了解情況后,消防官兵立即沿著河道往下游進行搜救。經過半個多小時的仔細排查后發現,所有人員都已被全部救上岸。
現場村民說,發生山洪以后,他們發現有人遇險,景區員工和村民就用繩子、木棒等工具將游客成功救上了岸,同時將4名受傷游客抬上救護車送往奉化市第二醫院進行救治。
負責當地旅游和漂流的寧波溪口巖頭古村旅游開發公司董事長竺昂杰對記者說,下午3點左右開始,村里下了很大的雨,聽說雨量有80毫米,水一下子就很大了,但是當時有的游客還在河道上。
“水流越來越急,大概4點的樣子吧,我看到有的游客還在船上,有的已經落水了,在呼救。一看游客有危險,我馬上跳了下去,把幾個20多歲的落水姑娘拖上了岸。”竺昂杰說,當時水流很急,他自己都喝了很多水,非常危險。
這次遇險的香港游客吳女士對記者說,他們是5個親友來溪口旅游的,其中2個朋友坐在皮劃艇上面,突然水流很急,一下子就把他們的船沖翻了,隨著河流往下漂,幸好被好心的人救上來。
記者從醫院了解到,有兩名香港游客骨裂,兩名無錫游客擦傷,他們的具體情況還要做進一步檢查。
原本30分鐘的車程
足足開了1個半小時
昨天下午4點,天氣異常悶熱,今日早報大部隊奔赴杭州西溪濕地公園,參加2014錢江晚報首屆龍舟大賽暨全媒體發行啟動儀式。作為3名主力女隊員的本報記者錢祎也欣然穿上隊服,扛起大旗,瞬間變身“女漢子”。
周六,錢祎的計劃排得相當完美:下午4點到5點半參加龍舟比賽,回報社6點左右,約上小伙伴吃個飯,再看場電影或K個歌,生活無比美好。
可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快——
坐上龍舟,天已經陰了下來,還沒比賽先出了一身汗。我在心里祈禱著,可千萬不要下大雨啊!所幸老天眷顧,直到大家都上了岸,天空只飄下了點零星小雨。
當我踏上返程大巴,雨就開始像黃豆一樣砸下來。車中觀雨,別說,感覺還挺“文藝”。
大巴出發時,我給小伙伴打了個電話,時間是下午5點21分。她歡快地跟我說,“我在報社等你吃飯。”我也一口應下:“我上車了,馬上到!”
從西溪路一路開過來,地上已經開始積水,路邊一輛小轎車打起了雙跳燈,停著一動不動,跟在后面的車子只能一輛輛艱難地繞行。
“這車熄火了吧。”大家都沒在意,依舊東倒西歪地靠在座位上,任憑窗外風吹雨打,“這天氣,窩在屋子里聽雨聲、睡覺、看電視,蠻好的。”
緊接著,雨越下越大,打雙跳燈的車越來越多,路也越來越堵,從玉古路到求是路,一路緩行。
“嘀嘀嘀!”司機師傅使勁按喇叭,許多小伙伴也漸漸開始煩躁起來,“怎么這么堵,肚子餓死了,家里人還等我吃飯呢。”
可前方,只看見瓢潑大雨中,一個個閃亮的紅色車燈。
小伙伴的電話開始一個接一個:
“到哪啦?”“體育場路。”
“快到了嗎?”“還在體育場路。”……
從武林廣場到報社,短短2000米左右的路,開了20多分鐘。體育場路中河路口的紅綠燈,等了五六個,愣是開不過去。車幾分鐘挪一下,過幾分鐘又挪一下。
“師傅,這里能下車嗎?還不如走路快呢。”不少小伙伴先行下了車,撐著傘很快消失在車流中。
體育場路的非機動車道上,水已經有點深了,電瓶車、自行車駛過,濺起一排排水花。機動車道上,時不時被打著雙跳燈的車擋路,行進龜速。
排到了紅綠燈口,司機師傅終于按捺不住,一腳油門沖了過去……到報社,晚上7點整。原本30分鐘左右的車程,這一趟足足開了1個半小時。
小伙伴已經等不及先開吃,只留了點“殘羹冷炙”給我。當然,接下來的夜生活計劃,也被這場大雨和堵車澆滅了心情。
原標題: 杭城昨日突降大暴雨 二十多名游客被困九溪景區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