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與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緊密相關。近年來,我省財政部門注重發揮杠桿作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并加大對生態循環農業、工業轉型升級和節能循環經濟的扶持力度。
昨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浙江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財政保障情況。省財政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廣兵介紹了相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省將加大財政投入,突出生態保障重點:
一是支持“五水共治”讓“水更清”,浙江省級財政未來7年將籌措600多億元資金用于治水;
二是支持霧霾治理讓“天更藍”,浙江省已獲得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4億元,用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三是支持生態林建設讓“山更綠”,2013年已提高到25元/畝,超過全國標準,為全國省級第一;
四是支持環境整治讓“地更凈”,安排預算資金支持實施“三改一拆”、“四邊三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等一系列重大舉措,開展農房改造示范村建設和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試點,凈化城鄉生產生活環境,推進“美麗浙江”建設。
“2014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5億元,主要用于對省屬企業脫硫、脫硝的技術改造和設備補助,對各市淘汰黃標車工作實施以獎代補。”王廣兵介紹。
據了解,五年來,我省的省級生態環保投入增長迅速,從2008年的36.78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68.2億元,年均增長13.14%。
除了加大生態財政投入,浙江各級財政部門還不斷創新機制,向改革要紅利。這些新舉措包括:
創設性開展生態環保專項補助試點;
率先實現省內全流域生態補償,成為全國第一個實施全流域生態補償的省份;
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嘗試,截至2013年底,我省累計實現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總額20.3億元;
大力支持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出臺政策支持開化、淳安等地開展生態功能建設試點。
長期以來,我省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提出了“綠色浙江”、“生態強省”等戰略,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作出“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定,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這些戰略引領下,我省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完善財政政策,創新體制機制,為推動“美麗中國”在浙江的實踐,實現“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
原標題: 七年籌600億元治水 每年投1.5億元治霾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