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則二手房交易糾紛,買家給了首期后,業主“賴死”不再進行余下的交易環節,不去過戶。限于掌握的資料不多,記者不清楚是否已網簽,也不知道為何買家沒有在遞件時才支付首期,即使是需提前支付首期,也應該用“資金托管”方式來確保買家的資金安全。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日前就近期頻發的二手房交易糾紛給出了5個貼士,本人覺得買賣雙方以及中介的確要根據這5個方面來提防交易風險。
貼士一:買方買房時,應注意要求房地產中介機構協助查詢賣方的房地產權屬、抵押或查封等基本情況,并要求賣方務必提供產權證等原件資料。同時,房地產中介機構應認真配合買賣雙方做好相關核驗工作。貼士二:買方通過房地產中介機構購買住宅時,應注意核實自身的購房資格(注:買方應前往房管部門查詢自身名下的物業,非廣州戶籍的應前往人社局查詢社保、個人所得稅繳納的情況)。中介服務人員應對買方的購房資格予以充分提示,且不應向不具備購房資格的買方提供中介服務。貼士三:房地產中介服務人員在向買賣雙方提供中介服務時,須注意告知買賣雙方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各自承擔相應的交易稅費,并提醒買賣雙方,交易稅費應以當地稅務部門及房地產登記部門實際計算為準,且不可向買賣雙方承諾交易所涉及的稅費金額。貼士四:房地產中介服務人員在向買賣雙方提供中介服務時,應建議買賣當事人共同承擔中介服務費,以降低出現交易糾紛或交易失敗而產生的后續風險。貼士五: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應盡量選擇資金托管的方式,以保障買賣雙方交易房款的資金安全。中介服務人員應建議買賣雙方采用“資金托管”的方式。
對此,記者認為貼士一、五是最應該引起買家注意的交易流程。首先,產權風險是第一個要注意的地方。記者之前碰到不少案例都是輕信中介或業主的話,導致買到不完全產權(如婚姻共有產權卻只經一方放盤的房產)出現交易糾紛,有的買家是在簽約當日才由中介查冊或看到房產證復印件,給自己留下余地太小,有時候礙于付出的時間成本倉促成交而出現日后不滿生怨的情況。此外,資金安全是第二個“高危”區域。買家墊資贖契是高風險操作,能夠買到持證交易的房源就不要碰贖契房。買家盡可能說服業主進行“資金托管”,業主強勢因此實收價成為市場慣例,買家也應該集體堅持“資金托管”,不托管無交易。對于大部分出售正當房屋的業主來說,“資金托管”并不會造成太大障礙,各大銀行也有快捷“資金托管”服務,抵觸“資金托管”的業主或許有債務在身或者另有隱情,與其交易本身就風險頗高。(實習編輯:戴亞玲)
原標題: 二手房交易環節存在兩大高危 產權風險需注意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