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國家郵政局發布了《寄遞服務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管理規定》,詳細規定了寄遞詳情單和電子信息的安全管理辦法,并明確指出:寄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違法泄露用戶信息,將處一萬至五萬元罰款,嚴重者移送司法機關。
記者調查
我市尚無快遞信息泄露事件發生
2013年10月,有媒體曝光,圓通的快遞單號在網上出售。近百萬條快遞單個人信息不僅可在網絡上購買到,單號數據信息還能24小時刷新。除了圓通外,申通、中通等多家快遞公司的訂單信息也能在網絡上買到。此事一經曝光,立刻引起軒然大波。
為了規范快遞行業信息管理,今年3月,《規定》出臺。然而,近半年時間過去,記者發現,網上依然能找到在出售的快遞單號。記者在百度上輸入“快遞單號”,跳出了一起淘單網、單號無憂網、超級單號網等多個售賣快遞單號信息的網站。
快遞單號有什么用?“一起淘單網”的客服解釋,大多是淘寶賣家為了“刷鉆”購買,借此提高店鋪的信譽度。
客服介紹,經過去年的整頓,大批量的真實單號不好拿,許多賣單號的網站已經倒閉。目前各家網站銷售更多的是虛擬單號,也就是空包銷售,完全按賣家的發貨和收貨地址進行定制,普通會員0.8元/單,VIP會員0.5元/單,內部特殊會員0.3元/單。
網上買不到真實單號,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快遞公司從源頭加強了管理。
昨日,記者從市圓通、韻達等快遞公司獲悉,去年開始,這些快遞的企業總部均加強了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在各區員工的電腦查詢系統中,只有單號和發貨的大致方向,并不能看到客戶的具體信息,而且對于運單的管理更趨嚴格。
昨日下午5時,椒江韻達快遞員王師傅下班后,并沒有回家,而是匆匆趕到營業網點,交回了當天送出的所有快遞單。集中收存、專人妥善保管,再送交韻達快遞總公司儲存一年……說起國家郵政局發布的《規定》,王師傅說,公司早有相關的規定約束快遞員了。
臺州快遞行業協會秘書長沈增達介紹,我市各大快遞公司早已實施了相關的保密機制。對于紙質快遞單,要求快遞員當天必須集中回庫,再由專人收存保管。快遞單保存不低于一年,且快遞企業不得擅自銷毀,需在郵政監管部門的監督下銷毀。
據了解,至今為止,臺州快遞企業尚無信息泄露案件發生。
業內說法
臺州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處長陶官忠
一般來說,快遞運單一式四份,發件人、收件人各一份,快遞營業點一份,快遞員一份,任何一個環節處理不當,都會造成個人信息泄露。
此前,我市各快遞企業收集快遞單并留檔,主要是為了行業內的快捷查詢和尋找一些比如簽收證據之類的內容,過期運單由企業自行處理,留有很大的隱患。
現在,我們正在聯系有處理能力的造紙企業,對保存時間超一年的快遞單進行粉碎造紙漿、再生紙的無害化處理。今后,全市寄遞企業的快遞運單將集中定點銷毀,各快遞企業不得自行處理。我們還將隨時對快遞公司進行監督和專項抽查,確保所有過期快遞單集中上交銷毀,這就等于給各快遞企業上了“緊箍咒”。
記者快評
在全民網淘的時代,人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承受著信息“裸奔”的風險。對于快遞從業人員倒賣用戶信息的“順手生意”,在行業內一直是無法杜絕的“痛點”。快遞信息的兜售,成為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隱憂,也成為整個城市公共安全的一大漏洞。其實,不僅僅是快遞單明碼標價被販賣,網上個人電子信息泄密的新聞也是不絕于耳。
如何防止信息“裸奔”,在我看來,郵政、消協、公安、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必須形成合力,重拳出擊,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動機制,嚴厲處罰違法違規企業和個人,事實證明,監管失之于軟、失之于寬,泄密勢必無休無止。保護信息安全,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原標題: 我市未發生個人信息泄露案件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