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歲的杭州人小張是一名年輕的媽媽。前不久,小張又要做媽媽了。不過,就在懷孕41周時,小張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羊水偏少。就在她猶豫是否要剖宮產時,她通過自由體位姿勢成功地生了一個健康的寶寶。
平躺著分娩了1個多小時沒“發動”
通過趴臥位10多分鐘就生出了寶寶
傅愛萍是市一醫院護理部的高級責任護士。她幫助并見證了小張的自由體位姿勢分娩。
傅愛萍回憶說:“小張懷的是第二胎,從規律宮縮到分娩一共進行了24個小時。一開始,生產并不是很順利,通過平躺的姿勢分娩了1個多小時,還是沒什么動靜。后來,我們幫助小張嘗試自由體位姿勢分娩。小張先試著用半臥位來分娩,感覺不是很能使得上勁。后來,又試了側臥,最后小張通過趴臥位的姿勢,大約只用了10多分鐘,就順利生出了寶寶。”
市一醫院產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周臨告訴記者,目前,市一醫院,已經有60多位媽媽通過自由體位姿勢生下了寶寶。
據理解,多體位姿勢分娩一共有7、8種體位,包括蹲位、側躺位、趴臥位等。目前,通過側躺位來分娩的媽媽最多,有40多例。
通過自由體位姿勢生寶寶
醫院的剖宮率下降了8%
生過寶寶的人都知道,自然分娩比剖宮分娩更好,恢復也更快。傅愛萍介紹,通過自由體位姿勢分娩的最大好處,就是剖宮率降低了,很多媽媽都可以“自己生寶寶”了。
“去年,市一醫院大約有6000名寶寶出生,今年估計將達到6500名。過去,我們醫院的剖宮率是50%,也就是說,過去醫院有一半的孕婦不是自然分娩的。開展多體位姿勢待產和分娩后,醫院6月份的剖宮率就比5月份下降了8%。”周臨說。
對于準媽媽們來說,最切身的感受就是:疼痛感降低了,迎接新生命的狀態更好了。
“準媽媽們生小寶寶有一個過程。一般來說,分為四個產程。第一產程是從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合,第二產程是從宮口開合到胎兒娩出,第三產程是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第四產程是從胎盤娩出到產后2小時。通過自由體位姿勢生寶寶,雖然同樣也要經歷這四個產程,但相對于過去的平躺著分娩的姿勢,通過自由體位姿勢來分娩,舒適度更好。而且,孕婦們也更能使得上力,疼痛度也下降了,會陰裂傷也變小了。”傅愛萍總結。
自由體位姿勢分娩有條件
需要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成熟
據了解,通過自由體位姿勢分娩對醫院的生產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必須要在無保護會陰助產技術非常成熟的條件下才能進行。
“傳統的助產術一般會進行人工的會陰側切,這樣雖然避免了產婦生產時會陰大面積撕裂,但也同時為產婦留下了病理性的切口,不利于產后恢復。”傅愛萍介紹說,無保護助產術產婦只需要在助產士的幫助下,均勻用力,助產士則用左手控制胎頭娩出速度,不對會陰進行人工保護干預,雙方共同配合。這樣不僅減少會陰撕裂傷,甚至使會陰無裂傷,更有利于減少會陰切開率,還大大促進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
“這種生產方式,在國外開展的比較多,在國內還屬于比較少的。目前,在這一領域,我們在浙江還是走在比較前面的。”周臨說。
原標題: 市一醫院60多位新手媽媽側躺著、蹲著、趴著生孩子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