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衡陽市的民營企業——兆基銅業有限公司股東在微博上“自曝”一份向銀行送禮的清單,其中包括辦理貸款業務開支、銀行考察開支、招待費用、某行長喬遷送禮、某行長住院送禮等,企業存續5年間共計972萬元。(《21世紀經濟報道》7月16日)
乍看這一清單,令人震驚,銀行怎么了?企業除了支付正常貸款利息之外,還要暗地奉送擺不上桌面的巨額禮金,實在讓人不敢想象。現在,一些國有企業,在向銀行申請貸款之時,也免不了給相關信貸人員打點“好處”,貸款才能順利到手,更不用說民企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的遭遇了。如果沒有輿論曝光這份清單,即便銀行信貸人員“收黑錢”大行其道,人們也只能處在一種猜測之中。
這份送禮清單曝光了民企融資難、融資貴以及融資亂的現實。民企之所以向銀行孝敬如此巨額“禮金”,并非心甘情愿,多半出于無奈。一方面,自身貸款條件不夠銀行門檻,在向銀行貸款時缺乏話語權;如果不采取“犧牲小利而獲大利”的融資策略,銀行貸款是無法到手的。報道中的該企業在準備向銀行貸款時,一些大股東就決定走給銀行信貸人員“金錢開道”的融資之路;在銀行信貸人員收到錢之后,“服務態度”大為轉變,主動“幫助”企業出主意,把報表做得好看點,讓企業符合貸款條件,順利貸到了款。
另一方面,不少銀行把民企“求貸心切”的焦慮現狀,當成索取好處的“砝碼”,“巧設機關”向民企伸出索錢“黑手”,使民營企業敢怒不敢言,成了被宰割的羔羊。據這家民企反映,該企業存續時間不過5年,貸款也不過億元,送禮就花掉了972萬元,加上正常貸款利率,企業實際貸款年利率應該在15%~20%左右。某些銀行信貸人員只顧牟取私利、中飽私囊,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讓人擔心的是,銀行信貸人員尋租行為也恰恰成了民企所鉆的空當,并進而成了企業和銀行合謀侵吞信貸資金的“怪獸”。該送禮清單暴露了一個潛規則,銀行信貸人員拿了企業的“禮金”就會手短、嘴軟,最終放棄信貸原則,使銀行信貸管理漏洞百出,成了滋生銀行信貸人員犯罪的土壤。據該企業反映,給相關人員送禮,大部分采用現金形式,手段隱蔽,從賬面上無法查實;且最后一筆17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發生在企業關門停產3個月之后,而貸款到手10天后,企業就宣布破產倒閉。銀行管貸亂象可見一斑。
就連李克強總理都十分清楚和關注企業額外負擔問題,在7月14日的經濟座談會上聽到企業反映利息費用有所增加時,總理追問:“你說的只是擺在明面上的費用,融資還有其他擺不到明面上的收費,這些占多少?”
此次,涉事銀行不應采取狡辯或回避態度,應對涉事人嚴查深究,嚴防內部信貸蛀蟲,減輕企業額外負擔。扶持實體經濟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或說一套,做一套。應加緊制定讓利于企業的貸款“組合利率”政策,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實體經濟重現活力。
原標題: 民企要貸款,先給信貸員送禮?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