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打探案情、打聽舉報人情況、為案件請托說情等7種行為,檢察人員需提高警惕,及時向有關領導報告,在紀檢監察機構備案。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加強執法辦案活動內部監督防止說情等干擾的若干規定》,要求各級檢察機關進一步加強檢察機關執法辦案活動內部監督,防止說情干擾。
對于中國這個人情社會來說,辦案遇上說情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在很多國家,利用人情關系明確向法官、檢察官提出關照某個案子,哪怕沒有金錢交易,也可能構成妨礙司法公正。
有句司法諺語說,法官的操守就如皇后的貞潔,不容懷疑。此典出自古羅馬凱撒休妻的故事。當凱撒聽到妻子龐培亞紅杏出墻,馬上就將她休棄。但在法庭上,凱撒卻說他根本不相信妻子會與別人有染。公訴人質問凱撒為何又要休妻,凱撒回答說:“除非我的妻子連被人懷疑都沒有!”這個故事被后人附會為“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意思就是鑒于皇后的特殊身份,只要當皇后的貞操受到公眾的懷疑,哪怕皇后是清白的,她也不能再“母儀天下”。
由此對照,對于正處于法治建設期的中國,法官、檢察官值守在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上,可視為法治社會的“底線守護者”,其操守同樣不容懷疑。被暗中說情的法官、檢察官也許在個案的處理上仍能秉承公正,但總歸不能擺脫“被懷疑”。由于說情往往不公開,承認也就是承認了程序不公。這是司法的大忌。故司法一向對“人情案”極其警惕,并在制度設計上有種種監督與制約來預防“徇情枉法”。
最高檢以“加強執法辦案活動內部監督”來防止說情等干擾,也屬于司法程序正義的應然組成部分。這種內部監督之所以必要,正源于光憑檢察官個人還無法有效抵御一些說情。所以“規定”明確要求檢察人員對7種可能干擾執法辦案、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情形要及時報告。對于應報告而不報告的檢察人員,還要依后果追究紀律責任和法律責任。
檢察官是個“說法”的職業,為什么倒怕了“說情”?這還得追溯到目前司法行政化和地方化的一些弊端。檢察官和法官在內部遵循的是行政管理體制,在外部工資福利全靠地方供給,要抵御上級和地方黨政要員的“說情”,實在不易。對于源自公權力系統的說情,已經拉起帷幕的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正在致力于“司法去行政化”和“司法去地方化”。相信隨著法官、檢察官省級統一管理體制和法院、檢察院經費省級統一管理機制等順利推行,司法官員在抵御權力說情上能更輕松。
而從目前的司法實踐來看,說情的主體上除了來自權力階層之外和固有的“血緣關系”為主,也擴展到了同學關系、同事關系、戰友關系等等。這種說情極易引發權錢交易、司法腐敗,更應引起警惕。
也要看到,說情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要借說情影響司法,獲取法律之外的利益;一種是要借說情來排除妨礙,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前一種說情,我們好理解。后一種明明是占理的,為何也要說情,這說明在一些涉案人看來,哪怕于法有據,不說情也不足以保證司法公正。這種司法公信的不彰需要司法機關用個案正義來慢慢化解。相比起“說情報告”,更重要的恐怕還是要用制度保障檢察官敢于“說法”,讓“說法”抵御“說情”,成為檢察官和當事人的共識。
原標題: 用制度來保障檢察官敢于“說法”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