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加分項目,益發成為制造不公的土壤。無論高考中考,各種紛繁的加分亂象,屢屢撞擊人們的眼球,稀釋著考試公正和社會公平。輿論對河南高考加分怪相的質疑,正甚囂塵上。“批發”體育加分生的背后,或有隱秘的不當利益置換。
如果說,河南“批發”加分考生,還扔出了正規武術比賽的煙幕彈,那么,哈爾濱最近被曝出的加分集體造假亂象,則堪稱“裸奔”和狂歡了——上月底,哈爾濱市教育局對2014年哈爾濱市報考重點高中擬享受政策性加分的考生名單進行公示,不料引發軒然大波。很多考生家長聯合發布《致省長訴求書》,指控加分巧立名目、魚目混雜兩宗罪。
在孩子“戴棒球帽照相就加分”中,可以想象,當地的中考加分,混亂到了什么樣的地步。家長身份可以造假、加分項目繁多且貓膩叢生,以至于混亂到,呈現在天真孩子眼里的,幾乎是場加分的“嘉年華”。
盡管當地教育部門承諾進行復核。但是從家長們指控的兩宗罪中,或不難看見,加分亂象存在的土壤,無非兩個因素孕育而成:魚龍混雜,蓋因審核不力所致,加分考生家長身份涉嫌造假,識破起來很難嗎?而故意放水的背后,又存在著怎樣的利益交換;巧立名目,就更加詭異了,為了考試公平,加分項目應該盡可能削減才是,豈能如此泛濫,這很難讓人不質疑亂象的背后有利益鏈的存在。
審核監管不力、項目設置缺乏科學性,能成為考試加分亂象的辯解理由嗎?顯然不能。面對家長的指控和社會的質疑,當務之急,相關部門應該查清事實,如果集體造假客觀存在,理應徹查下去,挖出加分亂象土壤下面埋藏的利益根系,撕破考試加分的黑幕。
無論是“批發”、“量產”高考體育加分生,還是制造中考加分“嘉年華”,每一次加分的亂象,都是對考試公正及社會公平的重創。而要走出重重黑幕,消除各種貓膩,確保考試升級的公平,最清晰的路徑莫過于“一加一減”:即加強管理和監督,防止投機者乘虛而入;即減少加分項目,讓考試回歸知識和能力的比拼,而不是拼爹、拼人脈、拼財富。也只有這樣,起跑線才是直的,人才的選拔路徑才是平的。
令人欣慰的是,從教育界的整體趨勢看,德育等標準模糊的加分項目,正在消失。社會也在加分亂象一次又一次損害公平的過程達成了共識:綜合能力的培養,不能依賴考試的比拼。而從長遠來看,還是得依靠中國教育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包括成才路徑的多維化,包括教育資源分配的均衡化。教育的整體公平,才能治療加分亂象等局部潰敗,才能撕破籠罩在考試競爭土壤上的黑幕,砍斷教育土壤上增生的利益鏈條。孩子們的疑惑,也正是教育公平實現亟待破解的難題。
原標題: 巧立名目的考試加分損害教育公平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