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樂
人物名片
姓名:徐旦斌
職務:臺州市路橋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路橋區濱海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簡介:
2001年,大學剛畢業的徐旦斌就進入臺州市路橋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擔任一名普通的現場管理員。
經過多年磨練,他挑起了路橋污水處理的大梁,成為了公司的負責人。2011年,他又接下了路橋區濱海污水處理工程的重擔,成為“創國模”路橋污水處理的時代見證人。
微心愿:
污水處理的最大作用,就是解決了路橋的水環境,遏制河道繼續發臭,同時也解決了老百姓的排污問題。
路橋,顧名思義,以橋為路。10年來,我們在“創國模”污水處理方面竭盡全力,不斷完善鉆研,特別是針對老城區的排污問題,我們將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希望可以恢復路橋曾經的“小橋流水人家”。
進一步加大區塊截污,加快河道兩岸排污口整治,則是我們下階段的奮斗目標,盡量要讓污水處理更好的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環保知識
1、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主要作用: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實現環境保護參與經濟建設的全過程,加強部門之間環保工作的協調,促進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提高城市的科學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提高全體市民的環境意識。
2、我國開展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時間:1997年,國家環保部決定在全國各城市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活動。
核心提示:
上世紀90年代末,路橋還未建設污水處理工程,所有的生活、工業污水都是直接排進河道。
10多年來,通過在“創國模”污水處理工作上的努力,路橋雨污分流改造舊小區115個,單位截污納管859家,小餐飲排污整治490家,封堵及改造沿河排污口1000多處,這些是路橋目前日均7.5萬噸污水處理的主要收集來源,也是再分流再截污精細化工作的成果。
目前,路橋的精細化截污水、污水處理均處于全市前列,省內及臺州各地的建設部門多次前往考察學習先進經驗。
2001年,路橋污水處理工程滿3年,24歲的徐旦斌成為了臺州市路橋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一名現場管理員。從此與污水處理有了解不開的情結。
那時候,年輕的徐旦斌總是出現在污水處理的第一現場。
在他眼里,路橋路橋,以橋為路,人們穿梭在人潮中,走過一座座橋,橋下是一條條河,用“小橋流水人家”形容路橋再恰當不過。
但是,當河水變得發臭、河面變得不再清澈,“路橋”對于路橋而言,顯得有些突兀。
“十年前,路橋的‘創國模’污水處理工程正在起步階段,生活、工業污水的排放都是直接到河道里的,對河水的污染可想而知。”徐旦斌說。
這10年來,徐旦斌參與管理了路橋污水一、二期工程建設,共建成9萬噸處理規模的污水處理廠一座,廠外配套管線417.5公里和污水提升泵站七座;主持建設了1.95萬噸路橋濱海污水處理廠及廠外配套主管線44公里和兩座提升泵站。
最讓徐旦斌感到自豪的是,在這10年的“創國模”路上,路橋兩座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使用了。
“這標志著路橋在全市率先實現了主管網10個鎮(街道)全覆蓋,進一步完善了路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為“創國模”治污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徐旦斌說,這兩座廠全年處理污水3100萬噸,為路橋生態區建設和節能減排工作作出了貢獻。
要問這兩個污水處理工程,對老百姓有什么實質的益處?徐旦斌給出了一個很實在的回答:“‘創國模’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就是為了恢復路橋的水環境,解決老百姓的排污問題,讓河水不再發臭變臟。”
徐旦斌認為,完成污染物減排任務是“創國模”的前提條件之一,其中污水處理廠承擔了全區COD(化學需氧量)90%以上的減排任務。
“雨污分流改造舊小區115個、單位截污納管859家、小餐飲排污整治490家、封堵及改造沿河排污口1000多處,這些是路橋目前日均7.5萬噸污水處理的主要收集來源,就是再分流再截污精細化工作的成果。”對于路橋10年來的“創國模”污水處理成果,徐旦斌一一列舉。
“今年,我們正著手組織‘濱海二期工程’、‘中水回用及提標改造工程’及污水主干管鋪設工程等項目建設,將繼續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更好地為‘創國模’努力,為老百姓做一些細微而久遠的實在事。”徐旦斌說。
回首這10多年,徐旦斌已從當年稚嫩的現場管理員,成為了現在的兩家污水處理公司的帶頭人。他說,為百姓打造良好的水環境,是他一直不曾改變的初衷。
這10年,他一直走在“創國模”污水處理的路上。“這是路橋的排污路,也是我的青春路。”徐旦斌說,“在這條路上,我們不曾停歇,一直快馬加鞭往前跑,做更多的事,讓路橋百姓的排污不再是難題,重現‘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
原標題: 10年“創國模”只為再現“小橋流水人家”美景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