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根據銀監會發布的《關于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的通知》,商業銀行存貸比正式按照新調整口徑進行計算。
其中,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幣種口徑調整為人民幣業務,貸款口徑扣除涉農、支小貸款等6項,存款口徑增加大額可轉讓存單等2項。此次調整力度雖低于業界預期,但被業界認為有利于緩解銀行存貸比壓力,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領域的信貸投放。
存貸比口徑調整,恰逢浙江區域經濟下行,實體經濟發展遭遇瓶頸,“小微”生存艱難時期。“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政策利好,是否可浙江實體經濟恢復活力注入“強心劑”?
記者采訪發現,新規落地近一月,各方對此的反應并不強烈。中國金融學會理事、浙江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王維安認為,不論央行定向降準,還是此次銀監會調整存貸比口徑,都屬微刺激措施,對其期望值不應過高。他指出,浙江企業面臨的絕非貨幣信貸問題,“自身調結構,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才是浙江實體經濟的主攻方向和出路。
小微:貸款無把握繞道民間借貸解決需求
新實施的存貸比新規,計算貸款時扣除的6項,多涉及小微貸款和三農貸款,加之此前接連的定向降準,貸款政策正不斷向“小微”、“三農”和實體經濟傾斜。
申銀萬國分析人士曾估計,此次貸存比調整可能降低貸存比2%左右,釋放貸款額度近2萬億元;保守估計,釋放的貸款額度可能在4000億元左右。
在業界對此予以積極評價同時,作為政策受惠方,浙江部分小微業主反應卻相對冷靜。
杭州蕭山區一家塑料模具廠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存貸比調整,銀行資金更為充裕,對于一些稍大的實體企業應該可以得到更多資金支持,但對于我們這種小的企業想貸款還是不容樂觀。雖然是說支持小微,銀行還是愿意把錢貸給優質行業的好的中小企業,他們政策受惠的可能性也更高。”
“政策是有利于我們的,但具體政策利好能不能轉接到實處還不好說。”陳先生表示,浙江金融業相對發達,但更多的小微企業還是難以從銀行借到資金,有的企業只能通過利息高但放款更及時的民間借貸,或者辦理大額信用卡等解決資金周轉問題。
富陽某造紙企業正在向銀行申請180萬元貸款,該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總經理表示:“我們當然希望調整后貸款能容易些,但現在的情況是銀行手續和審批越來越嚴格,銀行態度也很謹慎,說實話我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和信心。”
“現在政策出來了感覺變化并不是很大,很多銀行貸款要抵押,不僅門檻、條件沒變,審核反而更嚴,其他企業我不敢說,反正我沒感到很樂觀。”該企業副總透露,許多小微企業抵押物有限,想從獲得銀行貸款較難的問題一直存在。
有數據統計,有超過42%的小微企業未向銀行申請貸款,而申請貸款的企業中有20%的貸款申請被拒絕。對此,一位企業主向記者表示,這個數字在浙江可能還要更高。
銀行:暫影響不大
浙江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此次銀監會調整存貸比口徑,體現出了國家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導向及穩增長、微刺激的主旋律。
“總行的信貸政策就已經向實體經濟傾斜。目前中央整個基調本身是微刺激,這次在分子分母變化上給出的空間是其實是有限的,所以我覺得對我們的影響肯定也有限,效果并不會很大。”對于存貸比調整是否會刺激銀行更多的信貸投放,上述銀行人士簡單回應。
而杭州一家國有大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尚未接到相關通知,調整對不同銀行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對于我們來講影響不大,對于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可能起到緩解存貸比壓力的作用。”這位負責人還表示,此前銀行貸款并非完全受到存貸比指標限制,更多情況下與企業風險大、過度負債也有關聯。
銀監會數據顯示,2013年末中國商業銀行存貸比為66。1%,2014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存貸比為65.89%,較年初下降0.18%,整體距離75%的監管紅線尚有一定差距。華泰證券分析稱,從一季度存貸比看,招行、民生、浦發等存貸比接近上限,分別為74.44%、73.39%、73.05%,在此次調整中受惠較明顯。
“真正好的中小企業,或者說能貸款的中小企業,浙江這么多銀行機構,基本可以滿足其貸款需求,當然也存在部分好的企業因為信息不對稱得不到貸款的情況。浙江經濟面臨的問題其實比全國嚴重,在有的地方企業成片陷入困局,銀行不良貸款不斷上升,現在浙江的銀行也表現出了越來越謹慎的態度。所以今天的問題其實不完全是有錢苦于指標限制不能貸的問題,也存在銀行因為風險不敢貸。”該負責人透露。
記者的其余幾家浙江銀行機構,均簡單回應“未接到具體調整通知”或“影響不大”。而浙江銀監局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此次存貸比口徑調整對浙江銀行業和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需經過一定時間調研才能得出。
專家:合理負債、轉型升級是浙江企業主攻方向
“存貸比調整對浙江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不能說沒有,多多少少會起到些。但我的期望值不是特別高。”浙江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王維安表示。
王維安說:“在銀行和企業的貸款問題上,我認為更多問題來自于中小企業自身,而不是銀行。從銀行方面是通過從供給方解決問題,這是一種思路,但我認為更應該從需求方去引導企業怎樣合理負債。從現在中國企業債務全國GDP比重來看,根據我們的計算已比正常水平超出了一倍多。”
浙江省社科院2014年度《浙江藍皮書》顯示,去年浙江省制造業總產值負增長0.26%,醫藥、計算機等設備制造業,以及機械設備等行業的出口交貨值均為負增長,最高負值達10.16%。飲料食品、紡織服裝等利潤總額增速為負,最大負值高達413.95%。其中,輕工業80種主要產品中35%減產,機械工業112種主要產品50%減產,趨近于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時期。
對于浙江實體經濟陷入發展困局,王維安認為其中當然有金融方面因素,但主要還是企業自身方面原因導致的。
“除了對于嚴峻經濟形勢預估不足、風險意識不強外,浙江許多企業面臨的產業結構問題是最主要原因。”王維安說,“企業本身就過度負債、超出償還能力的情況下,自身又技術含量低、產能過剩、高耗能高污染、競爭力不強,哪怕有貸款支持,只會形成無效供給,反而助漲風險,引發風險的膨脹。”
王維安提醒,浙江實體經濟要想走出困境,不能只寄希望于銀行貸款等微刺激的影響,這些空間都是有限的,從長遠看,調結構、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才是企業的主攻方向,否則等企業變為“僵尸企業”,再好的“營養”打下去也無濟于事。
“度過結構轉型期不是短期,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浙江企業甚至中國企業長期以來在技術和高端人才方面較為落后,所以我認為浙江實體經濟需要面對陣痛的時間,不會比當年日本、東南亞等產業轉型國家短,按照國際經驗,至少需要10年時間。”王維安說。
原標題: 存貸比口徑調整半月 浙江銀行稱"影響有限"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