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各中小學開始放暑假了,黃巖區東城街道海棠社區的“愛心暑期課堂”也開班了。該社區組織社區黨員志愿者、巾幗志愿者和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們,在暑假期間輪流照顧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和新黃巖人子女。圖為7月8日上午,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志愿者在指導小朋友做暑假作業。盧啟鑫
7月7日上午,年僅5歲的冬冬和爺爺坐車回江西老家,這是他第三次在暑期離開父母。“幼兒園暑期不辦托班,我和老公只能送兒子回老家。”母親沈微對記者說。
包括冬冬在內,全市逾100萬名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孩子開始放暑假,給無人監管的留守學生安全敲響了警鐘。“每年7月,都是學生安全管理的薄弱時段,也是事故高發期。”市教育局副局長許建強說,如何在暑期給學生系上“安全帶”尤其重要。
“孩子的假期安全最讓人揪心”
7月6日下午2時許,兩個小男生在臨海杜橋的環城東路上追逐嬉鬧。記者上前細問得知,稍大的男生只有7歲,另一個是他弟弟。哥哥小新說,父母在附近一家眼鏡廠里打工,兩兄弟每年都會定期“遷徙”到父母身邊,但由于父母忙于生計,他們只能自己照顧自己。
從小新口中記者還獲悉,在他們父母打工的地方,有不少小孩與他們一樣,在杜橋這個第二故鄉被“二次留守”。記者了解到,我市不少農村地區,很多青壯年忙于外出打工,常把孩子委托給自己的父母監管,甚至安排孩子獨自在家,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天臺縣婦聯曾做過一項調查,去年,該縣共有留守兒童1.34萬人,占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20%以上,其中75%由祖輩帶養,25%由單親或親戚帶養。“孩子的假期安全最讓人揪心。”天臺縣婦聯婦兒工委辦公室副主任張婉飛說,留守兒童假期脫離學校視線后,存在著嚴重的教育缺失和安全隱患。
暑假成孩子監管“灰色期”
今年5月28日,臨海市上盤鎮上里岙村7名初三學生結伴游泳發生意外,一名學生溺水身亡。類似的悲劇不止一起。據統計,今年1-5月,全市中小學生發生多起非正常死亡事故,其中溺水成為學生安全的頭號殺手。事故發生對象以小學生居多,初中生次之;農村學生居多,城市學生較少;外來民工子女發生事故比例高。
在這些學生非正常死亡的事故原因中,除溺水身亡外,還包括交通事故、自殺、他殺、煤氣中毒和猝死等。“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一是學校課程體系較為單一,學生假期生活也較為單調;二是學校、家長和學生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還不夠強。”許建強說。
暑假,如何給孩子系上“安全帶”?目前,教育系統正在開展以防溺水為重點的“學生夏季安全百日倒計時”活動,各學校著重對學生進行游泳安全、游泳知識和救護知識教育,提高孩子的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同時,還開展“萬名教師進萬家”安全家訪活動,以強化落實家長的監護責任。
關愛留守兒童各地在行動
在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安全教育的同時,我市各地紛紛掀起關愛暑期留守兒童的行動。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00名留守兒童從老家來到玉環與父母團聚,該縣“星星點燈”開辟“小候鳥”暑期快樂家園解決新玉環人的后顧之憂;目前,黃巖區已有“春泥計劃”實施村(村居)508個,覆蓋率達95%,惠及8萬多名農村未成年人,填補了農村未成年人在課余時間的監管真空,也進一步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天臺縣積極創辦留守樂園,每年有4000多名留守兒童能免費入園。目前該縣已有留守樂園90多所,累計近百名大學生參與其中……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留守樂園更加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張婉飛說,他們開通了心理咨詢熱線,也會安排老師給學生上心理課,另外,愛心媽媽的幫扶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原標題: 誰來為留守孩子系好“安全帶”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