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份被稱為紅色旅游季。每到這個時候,我們總會想起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總想踏入紅色圣地,重溫歷史典故,去了解革命先輩為中國革命和解放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向那些英勇犧牲的偉大烈士報以致敬,以表緬懷之情。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浙江省內有哪些必去的紅色旅游景點。
嘉興市南湖中共一大舊址
地址: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南溪路1號
人物: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燼美、鄧恩銘、陳公博、周佛海、包惠僧等
歷史: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會議進行到中途,因遭到法租界巡捕的襲擾搜查而被迫停會;8月初,“一大”代表們秘密轉移到嘉興南湖,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舉行會議,“一大”在南湖的續會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航船就從南湖揚帆起航。
1959年,為紀念中共“一大”在南湖勝利閉幕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仿制了當年“一大”開會的游船,作為中共“一大”紀念船,停泊在湖心島煙雨樓前東南岸邊水面展出,向人們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場景。
這艘中型單夾弄絲網船,船身全長約16米,寬3米,內有前艙、中艙、房艙和后艙。中艙放一方桌,桌上擺設茶具,周圍放著椅凳,當年“一大”會議就在中艙舉行。前艙搭有涼棚,房艙設有床榻,后艙置有櫥灶等物,船艄系一小拖梢船,為當時進城購物接人等所用。
主要景點:南湖革命紀念館、南湖紅船
中共一大會址“紅船”門票:20.00元
臺州市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
地址:臺州椒江區青年路518號
人物:張愛萍、遲浩田、張震,為解放一江山島英勇捐軀的四百五十四位烈士和其他革命烈士等
歷史:二十一世紀五十年代,全國大陸解放后,浙東及臺州一帶的國民黨殘余軍隊逃至臺州海口外的大陳島、一江山島等島嶼,騷擾大陸沿海。為粉碎美蔣“共同防御”的陰謀,保衛社會主義建設,中央軍委決定首次實施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解放一江山島。
1955年1月18日上午8時,解放一江山島戰斗打響,經過兩個多小時英勇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全島。整個戰役擊斃守敵519人,生俘567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一江山島解放后,附近大陳、魚山、披山等島嶼的蔣軍悉數撤退,浙江沿海人民遂得安寧。
這是我軍歷史上首次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標志著我軍現代化作戰樣式的發展和戰斗力的提升,是我軍戰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為紀念解放一江山島戰斗和英勇犧牲的454名革命烈士,1956年浙江省人民委員會修建了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
主要景點:一江山島登陸戰紀念館、烈士紀念館、紀念碑、紀念塔、烈士橋、烈士墓群、紀念牌坊、“眾志成城”、“光照千秋”、“三軍豐碑”、“和平昌盛”群雕、52名將軍題詞碑廊等主要建筑物;有原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解放一江山島戰斗前線總指揮張愛萍將軍,原國防部長遲浩田、張震將軍,原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將軍,原20軍軍長廖正國將軍,原浙江省委書記譚啟龍、省長周建人,原民政部長崔乃夫以及中國書法協會主席舒同、副主席沙孟海的親筆題詞等。
寧波市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行政公署
浙東軍政干校
地址: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鎮橫堪頭
人物:何克希、顧得歡、楊思一、劉亨云等
歷史: “皖南事變”后,黨中央和毛主席對新四軍在華中作戰的戰略部署作了新的安排,明確指出:浙東方面力量素來薄弱,總指揮部應增辟這一戰略基地。華中局為貫徹這一指示,將開辟浙東、浙西兩地工作的任務交給蘇南區黨委書記譚震林負責。
1941年5月至9月,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派遣武裝部隊分七批共900余位指戰員,從浦東南渡杭州灣到浙東三北地區,與浙東抗日自衛武裝一起開展抗日斗爭。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先后派譚啟龍、何克希、顧得歡、張文碧、劉亨云、連柏生等一大批干部和武裝到達浙東、領導浙東的抗日斗爭。1942年7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成立由譚啟龍任書記,何克希、顧得歡、楊思一、劉亨云等為委員的浙東區黨委,指揮浙江敵后的武裝。
1943年4月,梁弄解放。中共浙東區委、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等黨政軍進駐梁弄橫坎頭村。在中共浙東區委的領導下,以四明山為根據地,以梁弄為指揮中心,經歷大小戰斗643次,攻克縣城2座,攻克敵偽據點110多個,斃傷日軍610人,俘虜日軍21人,斃傷汪偽軍3062人,俘虜偽軍5540人,解放同胞400萬人。抗日武裝力量由最初的900人發展成為15000余人的新四軍浙東縱隊,同時開辟和建立4個專區,16個縣級政權。解放戰爭時期,四明山是江南七大游擊區之一。抗戰勝利后,為實現全國和平,新四軍浙東縱隊于1945年9月底奉命北撤,只留極少數骨干堅持浙東地區的斗爭。在華中局指示下,浙東工委和四明山工委領導四明山地區革命武裝和人們群眾與敵人開展了100余次大小戰斗和反清剿艱苦斗爭,恢復了根據地,并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東第二縱隊,下轄金蕭、會稽、臺屬、四明、路南和浙東主力共6個支隊,統一指揮浙東地區的解放戰爭。在蔣介石老巢堅持斗爭,成為蔣介石心頭的一把利劍,牽制了部分國民黨軍隊力量,為全國的解放戰爭勝利立下了功勞。
主要景點:區委、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紀念碑、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政治部舊址、新浙東東報社舊址、浙東敵后各界臨時代表大會舊址、浙東抗日軍政干校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
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舊址
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
地址:南雁蕩山境內
人物:曾山、劉英、粟裕等
歷史:1935年,在劉英、粟裕同志的率領下,策應紅軍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即尋淮洲、方志敏率領的紅七軍團、紅十軍團)突圍部隊組建的挺進師進入浙江南部后,與閩東特委葉飛等人會合,又與浙南地下黨和紅軍游擊隊會師,開辟與建立了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
1938年1月,為了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的抗日青年干部,閩浙邊臨時省委在疇溪小學(現平陽山門小學)創辦了當年南方8省14個革命根據地唯一的一所抗大式干部學校——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粟裕任校長。
1938年3月,根據東南分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長曾山同志親自到平陽傳達黨中央的指示:由粟裕同志率領挺進師主力部隊500多人,北上皖南前線抗日;劉英等同志仍堅持在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活動;撤銷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中共浙江臨時省委。1938年9月,浙江臨時省委轉為正式省委,劉英任書記。1939年7月,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平陽鳳臥的冠尖和馬頭崗兩地召開,這次會議的召開,對于統一和加強浙江黨的領導,鞏固黨的組織,堅持團結抗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主要景點: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粟裕將軍部分骨灰敬撒處;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舊址;曾山、劉英、粟裕同志辦公室及住所舊址;中共浙江省第一次黨代會會址;“浙南劉胡蘭”——鄭明德紀念館等。
湖州市長興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
地址:浙江省長興縣槐坎鄉與白峴鄉境內
人物:粟裕、葉飛、劉先勝、鐘期光、王必成、江渭清等
歷史:一九四三年九月三十日,日寇為掠奪蘇浙皖邊資源,打通宣長公路,控制太湖,鞏固其寧、滬、杭三角地區的統治,維持太平洋戰爭,集結三個師團約二萬人向我蘇浙皖邊發動大規模進犯。國民黨頑軍不戰而退,孝豐、安吉、廣德、郎溪等十幾個縣大部陷于日本侵略者的跌蹄之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我新四軍十六旅根據中共中央給蘇南局下達的指示:“向一切敵人占領區發展……”為拯求蘇浙皖邊淪陷區人民,打擊日寇,王必成旅長親自率領部隊從蘇南追敵南下,于一九四三年底來到長興,部隊進駐槐坎鄉仰峰岕,在這里統一指揮郎、廣、長抗日斗爭。一年時間內同日偽進行了包括著名的“杭村繳大炮”、“長興戰役”、“周城戰役”、“泗安戰役”、“青峴嶺戰役”等在內的135次戰斗,消滅日偽軍2458人,浮虜2616人,攻克日偽軍據點80余處,建立了以槐花坎(現槐坎鄉)為中心的郎廣長革命根據地,為新四軍蘇浙軍區誕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長興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也成為我國江南抗戰時期保存最為完整、內涵豐富且規模最大的一處革命舊址群。
主要景點: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粟裕宿舍和辦公室,新四軍蘇浙軍區一縱隊司令部,新四軍蘇浙公學,新四軍后方醫院、療養所,蘇南行政公署,新四軍兵工廠,方司令、譚司令北山園住所,新四軍鞋廠,新四軍修槍所,新四軍被服廠,《蘇南報》社、新四軍蘇浙軍區報社編輯部,中共長興縣委、長興縣抗日民主政府等。
麗水市中共浙江省委機關舊址
地址:麗水市城關鎮廈河村
人物:劉英、黃景之等
歷史:1939年冬,中共浙江省委機關遷到麗水。次年5月在城內四牌樓開設一家興華廣貨號作掩護。省委書記劉英,化名王志遠,以“興華廣貨號”老板身份居住于此。興華廣貨號坐西朝東,四開間二層樓,木結構,一樓為店鋪,二樓為住宿與辦公場所。劉英書記以商人身份作掩護開辦店鋪作為省委聯絡站,負責與東南局及各特委的聯絡接待,領導全省黨的工作和抗日救亡運動。至1941年4月省委機關遷往溫州止。
1939年至1941年間中共浙江省委在麗水城郊設了十余處秘密活動點,主要有:興華廣貨號、黃景之律師事務所、劉英書記住所。三處遺址同是省委機關在麗水時的重要活動場所,在浙江抗日救亡運動和黨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見證了白色恐怖時期共產黨人堅苦卓絕的斗爭歷史。
主要景點:中共浙江省委機關舊址、新四軍駐浙江辦事處舊址、三巖寺紅軍洞、安岱后革命遺址、王村口革命遺址群、住龍一披云山一寶溪系列革命舊址、齋郎戰斗紅軍指揮部舊址、興華廣貨號、黃景之律師事務所、劉英書記住所等。
原標題: 浙江省內必去的幾個“紅色旅游”景點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