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室里充斥著燒焦味,有人撕心裂肺地叫喊,有人一動不動地躺著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弋 記者楊曉軒攝
“王主任,你怎么還沒回去?”
“王主任,你行不行啊?還是趕緊回去吧。”……
昨天下午5點左右,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辦公室里,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只要看到主任王弋,都會讓他回去休息。
透過厚厚的鏡片,可以看見王弋臉上的倦容,明顯的黑眼圈,以及布滿血絲的雙眼。
這名41歲的急診科主任,從醫17年多,在急診室的醫齡長達16年,可“7·5”事件給他的震撼,前所未有。
搶救室里充斥著燒焦味
他愣了幾秒
7月5日,周六,王弋值班,如果晚上沒事,他可以一覺到天亮,7月6日早上8點交班,回家。
可是,7路車的突然燃燒,打亂了他的計劃。
傍晚5點,王弋去醫院食堂吃晚飯。十來分鐘后,回到急診大門口,傻眼了,滿眼匆忙跑著的人,保安推著床往外跑,醫生護士都在跑。
“出事了。”這是他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群體事件”。他立刻跑進搶救室里,刺鼻的化學品氣味,夾雜著難聞的燒焦味。一眨眼的功夫,整個搶救室里人滿了。
王弋環視著整個房間,有人揮動著燒焦的手,有人撕心裂肺地叫喊著,有人一動不動地躺著……
那一瞬間,王弋懵了,站著沒動,“怎么辦?”從醫17年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慘烈的場面,富陽校車翻車事故發生后,有十多名傷者送到市一,也沒有這么慌亂。
“王主任!”不知道誰喊了一聲,他才回過神來。
面對23名傷者,他要打起精神!
傷者沒有完好的皮膚能扎針
年輕護士哭了
也許在那一刻,任何人都有點無所適從,王弋的適應力很強。
迅速開通綠色通道,立刻動起來了。
先做預檢,有經驗的護士已經在做了。“這個要涂燙傷膏。”“這個要打嗎啡。”“這個先給他量血壓。”……一張床一張床地走過來,把每個傷者都分級處理,心電監護、吸氧、開通靜脈通路,維持傷者的生命體征穩定,注意觀察有無窒息與氣道損傷缺氧的病人。
突然,一個年輕的護士哭了起來,她拿著針管站在病床前束手無策。原來,這個傷者全身都已經燒傷,沒有一塊好的皮膚可以扎針了。有經驗的老護士立馬伸出了援手。
慢慢的,大家都已經有序地進行著檢查和治療。
這時候的王弋依然沒有停下來。他啟動院級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整合白班與剛接班的夜班醫生,并打電話通知住在附近的醫生,要求支援。
很快,全院70名醫護人員全都投入到了救治當中,有重癥監護室的主任,有普外科的醫生,有泌尿科的護士……
最后一名重癥病人被送走
搶救室里留下一地殘骸
因為市一醫院沒有專業的燒傷科,只能進行簡單的清創包扎、涂抹燙傷膏,做到最基本的保證生命體征。
可是,傷者傷得太嚴重了。除了6名患者繼續留在醫院外,其余大面積燒傷患者在經過必要的處理后,在醫護人員的隨車護送下轉院。
7月5日晚上9點半,最后一名重癥病人被送走。
搶救室里留下一地殘骸,人散了,特別安靜,就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王弋得空坐了下來,誰也不想說話。
同事送來了食堂里買來的面條和蛋炒飯,王弋一口也吃不下,因為高度緊張和長期疲勞,他的胃病犯了,把頭埋在桌上,沒有說話。
只是幾分鐘的間隙,王弋再次強撐著,去看6名傷者,再次做傷情評估。
上了發條一樣,他一直工作到凌晨三四點,餓得發慌,只到醫院外買了一份炒粉干。
30多個小時連軸轉
他說“這種時候誰也不能退步啊”
7月6日早上6點,瞇了兩個小時的王弋起來繼續戰斗。
查看6名傷者的情況,還要和普外科、整形外科的醫生一起商量善后。忙忙碌碌下來,傍晚6點多,王弋終于回家休息了。這段時間,除了2小時的睡眠,整整30多個小時,他一直堅守在最前線,觀察著每個傷者的情況。
“現實比《心術》里演得更加殘酷。”現在回憶起來,王弋還很有感觸,“這是一次經驗吧,以后遇上這樣的事不會慌了,急診室的同事們會更加有經驗。”
成長就是在積累中來的。
王弋偷偷地告訴記者,平時,急診室的醫生護士,多多少少都會抱怨,工作辛苦,收入不高,“但是真的碰上事情了,誰也不會退步,責任心簡直爆棚啊!”
原標題: 這樣的戰場,17年來第一次遇到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