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盡管上路的車子基本都有保險在身,但發生雙方交通事故時產生的糾紛,卻是車主們頭疼的問題,簡單的第三方調解沒有法律保護,打官司更加兩敗俱傷。
前不久,臨海大田交警中隊掛牌成立了一個特殊的調解室,不僅提供行政調解,也可進行仲裁調解。據了解,這種雙模式結合的基層交警中隊調解室,在省內尚屬首家。
一個調解室兩塊牌子
昨天下午,記者趕到臨海市大田交警中隊,這間掛著兩塊牌子的調解室,就位于中隊大門左側。兩塊牌子分別是“臺州仲裁委員會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受理點”和“臨海市行政調解中心交通事故賠償處分中心”。
大田交警中隊長狄文濤告訴記者,需要調解的車主,可以根據涉及的車輛損失程度和人身傷害情況,自行選擇調解模式,一般是先通過行政調解,解決不了的,再進行仲裁調解。
掛牌后已調解事故53起
記者在調解室內看到,長桌兩邊分別坐著事故雙方代表,工作人員顧亞丹則坐在中間不斷周旋。這起教練車與電動車發生碰撞的事故,發生在6月4日。情況并不復雜,但因為騎電動車的65歲的老人受了傷,并要求補償誤工費,顧亞丹向其解釋相關法律條文,并告知他退休老人申請誤工費需要提供的材料。當天下午,盡管調解并未徹底完成,但雙方大致了解到自身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對賠償事宜基本無異議。
顧亞丹是臺州仲裁委員會臨海分會的辦案秘書,自從調解室設立以來,已在交警隊上班一個多月。她告訴記者,自5月21日調解室掛牌成立以來,已成功調解的事故有53起,其中42起為行政調解,當事人不必支付任何費用,另外11起仲裁調解,也只象征性收取百元左右費用。涉案金額最高的一起事故,賠償金額達到51萬元。
將矛盾糾紛消化在基層
據臨海市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何均介紹,之所以在基層交警隊設立這樣一個調解室,目的在于將矛盾糾紛在基層消化掉,利于排除社會矛盾隱患,為老百姓打造一個“一站式服務”的調解機構,目前有2名調解員常駐交警隊辦公。
何均說,相比通過訴訟解決糾紛,通過行政調解和仲裁解調室解決糾紛有自己的優點。首先是受理更加方便快捷,雙方人員只需帶事故材料便可調解;其次是審理更加靈活快速,簡單的事故糾紛,幾十分鐘便可成功調解;另外,調解人員也比較專業,也取得了保監會的全力配合;最后,經過仲裁的調解結果強制有效,為調解雙方提供充分的保障。
原標題: 簡單事故糾紛,幾十分鐘便可調解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