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至興縣鐵路(簡稱太興鐵路)工程平均每公里要建設六個涵洞,涵洞的關鍵部位臺背本應采用優良材料填筑,卻被大量就地取材的黃土所替代。根據施工者實名舉報,媒體發現該鐵路潛藏嚴重質量問題,記者采訪業主單位遭到毆打,專家呼吁徹查背后可能存在的工程腐敗。
太興鐵路施工單位為節省工程成本,就地取材用黃土替代優良回填材料,“泥巴糊涵洞”給鐵路運行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從媒體報道的情況看,既有涵洞臺背回填工程承包者的實名舉報,也有參與施工人員和工地附近村民的證言,還有監理人員含糊其辭的敷衍和業主單位負責人氣急敗壞的“回應”,“泥巴糊涵洞”之事基本是可信的。
太興鐵路“泥巴糊涵洞”丑聞得以曝光,不能不感謝涵洞臺背回填工程承包者的大膽舉報。就責任鏈條而言,太興鐵路作為一個公共工程建設項目,主要可分為業主單位、建筑單位和監理單位三方面的責任。
具體到涵洞臺背回填工程,其承包者同時也是施工者,嚴格說來,他們只需對回填施工作業負責,施工方提供什么材料讓他們回填,他們就用什么材料進行回填,至于回填材料是什么東西、質量是否符合標準,他們可以不嚴加過問推敲。即便今后因回填材料質量問題引發重大事故,有關方面按照責任鏈條進行追查倒查,回填工程承包者也無需承擔主要責任。好在承包者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憑著做人做事的良心和原則,冒著遭受打擊報復的壓力和風險,實名舉報施工方偷工減料的惡劣行徑,否則鐵路安全隱患將很難排除,后果不堪設想。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鐵路工程質量及相關建設環節承擔主要責任的業主單位、建筑單位和監理單位,對“泥巴糊涵洞”的嚴重違規操作,卻要么疏于管理不聞不問甚至一無所知,要么本身就是違規操作的策劃者、主導者,要么拿了好處睜只眼閉只眼為違規操作大開綠燈。有關單位和人員不會不知道,“泥巴糊涵洞”將影響涵洞臺背的質量,并嚴重危及鐵路運行安全,他們也不會不知道,鐵路涵洞臺背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很可能造成洞塌路毀、車翻人亡的重大事故,但他們仍然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拿鐵路工程質量和鐵路運行安全當兒戲,如此這般狂悖囂張,真讓人難以理喻。
唯一“合理”的推斷是,有關單位和人員太過利令智昏,相信“泥巴糊涵洞”至少也能支撐三五年,三五年后即便發生鐵路交通事故,也已時過境遷,無法追查出施工過程中“泥巴糊涵洞”的秘密,也就無法追究他們偷工減料牟取暴利的責任。有關單位和人員的這種僥幸心理雖然愚昧可笑,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和警惕。
當前亟須盡快建立完善公共工程建設質量終身責任制度,讓每個參與建設的單位和人員都明確知曉,自己參與了公共工程某一部分和環節的建設,就必須對那一部分和環節的建筑質量承擔終身責任,無論多少年后,如果建筑質量出了問題或引發事故,從技術和制度上都能確保追責到位、懲處到人。這樣才能打破有關單位和人員的僥幸心理,促使他們對建筑施工中每個部分和環節高度負責,對公共工程項目和公共安全高度負責,對做人做事的良知和原則高度負責。
原標題: 泥巴“糊”不了鐵路工程的終身責任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