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云健小學與靈濟校區結為共同體后,經常開展文體活動。圖為學生饒有興趣參加科普小實驗。(資料圖片)
“中考成績居全市第一,高考創歷史新高,連續八年保持穩步增長,上一本重點線學生達559人,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率達98%……”今年,又是椒江教育豐收的一年。
“堅持均衡教育,不僅使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而且大大推動了教育可持續發展。”在椒江區教育局局長朱道鴻眼里,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近年來椒江從區域實際出發,盤活區域教育資源,積極打造“教育發展共同體”,實現了城鄉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抱團發展。
“教育共同體”建設共謀區域均衡
早些年,椒江區每到招生時節,一邊是城區學校門庭若市,另一邊則是農村學校門可羅雀。
“椒江教育有三個不均衡。”業內人士分析,首當其沖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然后是南北、東西發展不平衡和陸島教育不平衡。
針對這個問題,椒江區委、區政府下定決心,全力推進“教育發展共同體”建設,希望以“造峰揚谷”的策略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在充分發揮教育聯盟、名校托管等各種機制優勢構建的“共同體”中,實行“一校制”管理,緊密型“組團”內“校名”統一、管理制度統一、工資薪酬統一、考核評價統一,實現教育聯動、整體發展。
此外,一系列配套的改革和舉措相繼展開……創新校長助理遴選委任制、中層干部競聘上崗制,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為各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保障;結合校安工程,投入1.2億元,形成以城區為中心的“30分鐘工作圈”,破除教育均衡發展的時空制約。
“這是椒江區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解決擇校問題的戰略性舉措。”對于“共同體”的未來發展,朱道鴻充滿信心,希望借此“縮小城鄉、南北、陸島的教育差距,促進椒江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
“捆綁式辦學”促進抱團發展
初夏時節,面向田野、背靠大山的椒江區人民小學章安校區人聲鼎沸,一派繁忙。
“以前的完小教學質量差,為了讓孩子上好學,大家不得已把孩子往外送。現在與人民小學合辦后,教育質量上來了,村里的孩子也愿意在這里讀。”前來報名的學生家長徐錦海說。
2010年9月,在“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推動下,在兩所村級完小基礎上,人民小學章安校區成立,校區升格為“特許學校”,享受中心校同等待遇。人民小學副校長黃吉鴻和部分骨干教師,作為新鮮血液輸送進來。第一次周前會、第一次教師讀書會、第一次校本研讀……移植人民小學制度建設,享受名校資源的鄉村校區在逐漸改變提升。
“有一次英語質量監測,我校一名學生居全區前茅,這是之前從沒有過的。”黃吉鴻說,校區成立3年多來,硬件設施不斷完善,校本教育從被動到主動,學生視野從狹窄到開放,學校的各方面都發生了新變化,周邊群眾從觀望質疑到全力支持。在全區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11門課程從合校初的8門落后,到如今個別學科居全區農村組前列。
“‘特許學校’模式是椒江的最大亮點。”在中國教育學會實驗區工作指導辦公室主任諸平看來,將農村較大規模的村完小升格管理級別,與中心校同等,實行名校托管,兩校學生教學、教師培養、學校考核實行統一管理,能促進共同體學校教學質量的快速提升。
“這就是制度移植帶來的快速效應。”朱道鴻說,共同體建設帶來的好處之一,就在于先進管理制度的推廣,讓農村校區在管理制度建設上少走了許多彎路。通過校際合理重組,“強校+弱校”的捆綁結合,椒江區形成10個共同體,涉及下屬分校共69所,覆蓋面達89%。
“城鄉聯動交流”激活師資隊伍
結成“教育發展共同體”后,名優師資共享,兩校教師觀摩和教研更加方便、靈活,在教學中的示范、輻射作用得到優化,有力推進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名優師資從“一枝獨秀”到“花香滿園”,朱道鴻說,這是“教育共同體”帶來的最直接的變化,教師交流由單向流動轉為雙向聯動,教師素質不斷提升……
在去年“高手云集”的臺州市德育導師基本功大賽上,椒江區云健小學靈濟校區的教師陳紅月得了第一名。“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陳紅月說。
兩年前,與城區名校云健小學結成共同體后,陳紅月被選拔到總校與英語教研組長結對學習,這讓她迅速成長,并在區公開課比賽上獲得二等獎。
城區的教師也在交流中受益匪淺。云健小學的教師丁丹娟主動報名,從城區學校轉到農村學校任教。輪崗結束后,恰逢校長助理遴選,憑借自身的優異表現,丁丹娟在全校教師的投票中脫穎而出。
“如果不是交流,我不會想到自己還能有新的突破。”丁丹娟說,從教14年不可避免地面臨職業生涯的瓶頸。在靈濟校區,陌生的環境、素質參差不齊的學生、需要幫帶的同事,“對我的教學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農村學校從來就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引領者和喚醒者,只要教師有提升專業素質的渠道,農村教師的資源就會被激活。”朱道鴻說,椒江區實施“城鄉教師聯盟”,由總校名師與農村校區青年教師一對一結成師徒,進行捆綁式考核培養,促進了教師的共同成長。
5年來,椒江區共同體學校名師與新教師結對212對;總校骨干教師和校區教師交流分別為192名和271名,占全區共同體總校骨干教師和校區教師人數的89%和27.5%,共同體學校內部教師互助交流參與率達到100%,有效地推動了椒江教育資源的均衡、優化、協調發展。
原標題: 從“一枝獨秀”到“春色滿園”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