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文化 正文
走進臺州府文廟 探尋我國科舉制度的歷史
2014年06月25日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牽動著每一位考生和家長的心。每年這個時候,在臨海悠悠古巷邊,總有一處地方門庭若市、香火鼎盛,那就是臺州府文廟。

  臺州府文廟,又稱“孔廟”,位于浙江省臨海市回浦路西端。這座宏偉的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寶元二年(1039),是臺州文廟與州學之所在。到了明清時期,這里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成為當時臺州最大的文廟府學,呈現出右廟左學的新格局,開創了臺州文廟“廟學合一”的新體制。

  站在臺州府文廟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正門,稱欞星門。意味著把孔子比作天上施行教化、廣教英才的天鎮星。進入欞星門是大成門。大成門內正殿為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筑,也是文廟最大的殿堂。大成殿內正中供孔子塑像,位于縮微神龕內。孔子像兩旁為“四配”塑像,沿襲舊時以顏淵﹑子思﹑曾參﹑孟軻四人配祀孔子廟的方式。顏淵﹑子思居東,曾參﹑孟軻居西,各居于龕內,他們身著九章服,頭戴九晃旒,為王侯之制。殿內橫梁上高懸著清朝不同時期8位皇帝風格各異的御書匾額。

  大成殿前1920平方米石板鋪地,四周種有2株桂花樹和2株杏樹,兩側各挖八角水井一口。殿兩旁建筑為東廡、西廡,也稱十二賢房,為供奉歷代賢、儒之處。東廡為名宦祠,供奉著晉代以來曾造福鄉民的歷代臺州太守遺像54人。西廡為鄉賢祠,供奉了從吳國尚書仆射屈晃至清朝陳函輝等85名曾為家鄉做過貢獻的鄉賢名士。文廟內還陳列著“中國科舉與臺州”的歷史典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狀元卷和陳函輝的書法。細細品味狀元卷的內容,其卷面字體雋秀,論述條理,和如今優秀的作文答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陳函輝的書法一清遒、一峻發,都能彰顯出他不拘小節的真性情。此外,文廟內還陳列著臺州歷代進士名錄和一些有關科舉考試的實物復制件,以供后人參觀學習。

  狀元卷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對比如今備受關注的中考、高考,我們便不難體會古代讀書人這一路趕考的艱辛歷程。

  中國古代考試制度,是政府選拔官吏的一種方式,開始于隋朝(公元518年——公元618年),一直到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共延續了一千多年。

  讀書人要先參加“童試”,考試合格后被錄取成為“生員”,俗稱“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為“稟生”,由國家月發給糧食;二等的叫“增生”,不給予糧食;三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取得秀才資格的人,才可正式參加科舉考試。

  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每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稱“大比”,考上的成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會試”在鄉試后的第二年春天在首都“禮部”舉行,考上的成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只有“貢士”才有資格參加,分“三甲”錄取。一甲三名合稱“三鼎甲”,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會試題目

  入學報單

  這是一個選拔優秀人才的社會,從古到今如是。古代學子寒窗苦讀十年,為中狀元享受榮華富貴而拼搏,現代學子為高考上線進入理想大學而奮斗。在攻克了學習上一道道難關之后,學成歸來的學子們又將踏上人生另一道軌跡,去經歷下一場更富挑戰性的社會考驗。

原標題: 走進臺州府文廟 探尋我國科舉制度的歷史

稿源: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作者: 張丹萍  編輯: 馮徐芬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相關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