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男紀實片《我就是我》擠入暑期檔,電影版《舌尖上的中國》打算除夕見
今年,電視節目將繼續開啟“搶票房”模式。
為“快樂男聲”量身定制的紀實電影《我就是我》,將于7月18日上映。影片記錄了華晨宇、歐豪等2013屆快男從海選到復活賽的選秀歷程,許多臺前幕后未曾曝光的花絮,將讓粉絲們一睹為快。
據說,《舌尖上的中國》將起用大明星,拍一部時尚美食愛情片。紀錄片中一些沒被采用的素材將會放到電影里,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則將作為非職業演員出鏡。影片初定明年除夕與觀眾見面。
打造一檔熱門節目不容易,制作方自然想全方位榨取剩余價值,拼完收視率拼票房,能出書也能進小劇場,反正就是不愿跟觀眾說再見。
預售、零片酬、廣告捆綁
電影版堪稱空手套白狼
每每看到電視節目拍成大電影,觀眾的第一反應就是:又來圈錢了。
其實,在電影版《爸爸去哪兒》彪悍地賺取7億票房之前,業內外人士對于電視節目走進電影院這事兒,基本都持觀望的態度。
畢竟,有不少失敗的例子在先。
2009年,《快樂男聲》的衍生電影《樂火男孩》票房、口碑雙失敗;2011年,在情人節檔上映的電影版《我們約會吧》,總投資達2000多萬元,票房卻不足800萬。
再看國外,《美國偶像》毒舌評委西蒙原本打算拍一部真人秀電影《追星族》,最終不了了之;由日本NHK電視臺人氣綜藝節目《上班族NEO》改編而成的電影,票房也不理想……這些都是前車之鑒。
許是心里都沒底,國內片方想盡各種招數防賠本。早在2013年“快樂男聲”海選階段,節目組就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了諸多素材,足夠剪成一部粉絲電影。此外,《我就是我》還在眾籌網站上發起預售活動,聲稱如果在20天內湊不滿500萬,便不會在院線公映。有了來自粉絲的“保底消費”,影片上映零風險。
更值得借鑒的,是電影版《爸爸去哪兒》——萌娃零片酬參演,5天完成拍攝,十余條廣告捆綁,用媒體評論人黃欣的話說,“簡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別看《中國好聲音》的衍生電影《為你轉身》,去年淪為“院線一日游”,宣傳總監陸偉表示,利用植入廣告、與拍攝地旅游部門合作等方式,影片的制作成本已全部收回,“上映之后,票房都是賺的。”
不知,高大上的《舌尖上的中國》,會采用以上攻略嗎?
配套欄目、同名電視劇
其他衍生品也能賺外快
秉著物盡其用的原則,一檔熱門電視節目能挖掘出各種衍生產品。《舌尖上的中國1、2》播畢,同名圖書緊跟著上市;《謝天謝地你來啦》走下熒屏,走進劇場,與觀眾近距離接觸;快男、快女、好聲音專場演唱會,開了一場又一場;手游版《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舞蹈》也屢見不鮮。
不過,最“環保”的,還屬剩余素材再利用。
《中國好聲音》播出時,推出了“成長教室”、“酷我真聲音”等自制節目,用以展示選手、導師相關花絮;《中國達人秀》看不過癮,還有配套節目《達人來了》;《中國好歌曲》衍生出《原創之聲》,這個附屬欄目就在學員休息室錄制,并無額外成本支出,卻也能吸引廣告商和投資商……
對此,前東方衛視總監、燦星文化總裁田明坦言,“現在綜藝大片的制作都是拍一堆素材,只挑其中最最精華的一點點來用,剩余素材很多,光是把未播出的素材剪出來放,就已經是個不錯的節目了。”
電視劇的吸金效果,也很可觀。
《新戀愛時代》就是相親節目《非誠勿擾》的電視劇版。故事來源于幾個節目嘉賓的真實經歷,孟非、樂嘉、黃菡再聚首,歷屆舞臺“女神”也紛紛出鏡。該劇去年在江蘇衛視播出時,多次登上收視冠軍的寶座。
此外,電視劇版《爸爸去哪兒》、《超級訪問》也被列入拍攝計劃,浙江衛視曾宣稱將把《中國夢想秀》拍成欄目劇,《今夜天使降臨》的導演楊陽則透露《中國好聲音》會改編成電視劇。
只是,這些劇集跟節目本身有多少關系,就不得而知了。
電影版《爸爸去哪兒》點播路徑:電影——兒童
《舌尖上的中國》、《爸爸去哪兒》、《中國夢想秀》、《中國好聲音》等綜藝節目,可在華數互動電視點播收看(點播路徑:娛樂——娛樂欄目)。
原標題: 一檔電視節目,能炒幾盤菜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