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好的豬舍
天臺龍溪鄉始豐溪旁污染環境的養殖場全拆了,
養殖戶的出路怎么辦?
天臺的龍溪鄉位于始豐溪上游,典型的山區農業鄉,養豬和雞鴨是村民的主要收入。始豐溪旁,養殖場林立,廢水直排始豐溪,河道污染很大。
今年,天臺縣的“三改一拆”工作全面推進,始豐溪旁的養殖場全拆了。龍溪鄉想出了一個辦法,通過股份合作方式,發展生豬養殖小區的模式,不僅能幫助養殖戶增收,還能保護環境。
始豐溪旁12家養殖場全拆除
始豐溪旁的這條路,是通往鄉里的主干道,天氣熱的時候,鄉民們途經這條路,都會情不自禁地加快腳步,“太臭了,味道很難聞”。
村民葉再正回憶起來,“惡臭讓人呼吸都困難”。除了污染空氣,養殖場還直接對始豐溪造成嚴重污染,這條天臺人的母親河飽受養殖污水的困擾。養殖場的廢水都是直排入河,河道雖然有自凈能力,但還是受到了很大污染。
今年,天臺縣的“三改一拆”工作全面推進,這些養殖場也被列入拆除范圍。昨天,記者來到天臺始豐溪旁的養殖場,養殖場幾乎已拆除完畢,但偶爾還能聞到一些臭味。
建生態養殖小區,種養結合
農戶的養殖場拆除了,養殖戶的出路還要解決,龍溪鄉想出了一個辦法,通過股份合作方式,發展生豬養殖小區的模式。養殖大戶葉曉明開始帶頭投入資金,在政府的幫助下,在龍溪鄉豐嶺村遠離河道的地方開建生態養殖小區。
按照設想,小區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實行標準建設,占地47畝,周圍配套梨、楊梅、茶葉、荷花以及其他農作物15000多畝。建成后存欄生豬達6500頭,年可出欄生豬10000頭。該小區按照農牧結合生態養殖模式,配套建設干糞堆積池、沼氣池、貯肥池以及沼液輸送管網。小區生產的干糞送到有機肥廠加工成有機肥,沼液對養殖小區周圍果園、農田進行灌溉和施肥,實現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污水“零排放”。
零散養殖戶抗風險能力大大提升
養殖小區建成后,不僅實現了節能減排,通過循環經濟將豬糞變廢為寶,而且,一些養殖散戶抗風險的能力大幅提高。“散戶的抗風險能力很低,豬肉價格下跌,行情不好的時候,農戶很容易就虧本。而生態養殖小區只要農戶入股,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模式,還能解決部分農戶的就業問題。也就是說,入股的農戶,除了分紅外,還能參與管理。”葉曉明說,目前,已經有一些散戶有意向入股,而生態養殖小區一期也即將完工。
通過生態養殖小區的建設,河道兩岸的環境變好了,農戶的抗風險能力和養殖技術大大提高,而且銷售渠道也更暢通。
原標題: 生豬搬進生態養殖小區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