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起,最高法院要求符合條件的法院生效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網全面“亮相”,明確了中國裁判文書網作為各級人民法院文書上網的統一平臺。近日,一名當事人徐某卻因4年前,其涉案的一份民事裁定書被上網,走進了三門法院信訪室。
2010年2月,徐某因給人擔保被債權人謝某起訴,后來雙方庭外和解,法院準予謝某撤訴。2014年5月,徐某在為他人辦理信用卡擔保時,被銀行告知他不能擔保,理由是一家名為“匯法網”的網站上有徐某被訴在審記錄。
徐某一時難以相信,便輸入匯法網進行查詢,果然查到該網上有2010年他涉案的那份撤訴裁定書,且裁定書上顯示他的身份信息非常齊全。因查詢徐某還被該網站收費60元。
徐某下意識地認為是法院故意將他的裁定書上網,并擅自披露其身份信息,使其信用聲譽受到影響,因此要求法院賠禮道歉,賠償查詢費用并撤回相關文書。
法院信訪室接待人員對徐某反映的情況及時予以核實,發現“匯法網”系收費網站,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裁判文書基本被該網站轉用,并收取查詢費用。法官隨機查詢一份262個字數的裁定書,提示收費為13元。徐某的裁定書對外發布時間為2014年前,在此之前法院的文書上網工作尚處于試運行狀態,因此涉案裁定書沒有經過技術處理便上網并被匯法網轉用。
接待人員耐心向他介紹了目前法院文書上網相關規定,并承諾與匯法網交涉及時刪除該裁定書。經過解釋后,徐某表示理解,希望法院能夠及時予以處理。
裁判文書上網的初衷是為了助推司法公開,滿足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其公益性的目的卻成為不少網站牟利的渠道。如“匯法網”查詢費用60元至56000元不等,該類網站無法對上傳信息的真實性負責,任其發展將有損裁判文書統一發布平臺權威,相關監管部門應當予以規制。同時,法官也提醒,應該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這一官方渠道查詢相關裁判文書,切莫上當受騙。
原標題: 4年前的裁定書上網引發信訪案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