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又至,街頭路邊大大小小海鮮排檔里飄出的鮮香令人垂涎。海鮮人人愛,但其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吃貨們不妨先看再吃。
因為《舌尖2》名聲大噪的淡菜(學名貽貝),富含蛋白質,口味鮮美,是不少市民的心頭愛。
近日,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舉辦水產品質量安全公眾開放日活動,召集了各地水產品研究機構的權威專家,現場答疑解惑。在開放日活動中就有提到,夏季赤潮爆發期的貝類海鮮要慎吃。
每年5月到10月間,浙江海域容易發生赤潮。臺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處長金鋒告訴記者,赤潮就是各種藻類大量繁殖引發的,這其中可能存在有毒的藻類,“以藻類為主要食物來源的貝類所受影響最大”。赤潮海域的淡菜等貝類可能攝入毒藻,并會富集毒素,一旦被人誤食,會出現腹瀉甚至神經麻痹等食物中毒癥狀。
“每年赤潮發生時,我們都會發出預警。發生赤潮海域的海產品禁止上市銷售,等赤潮過后,抽檢合格才會放行。”金鋒說,此外,在海鮮流通環節還有工商等部門一起監管。
臺州中心醫院的營養專家范國峰表示,除了赤潮可能帶來的毒素富集,貝類還會攜帶重金屬等物質,對人體造成危害。“夏季是流行病的高發期,近海貝類可能會攜帶甲肝等傳染病,因此在食用前一定要充分煮熟。”范國峰說,特別要注意的是死的貝類一定不能吃。
原標題: 發生赤潮海域的貝類要慎吃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