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臨海市民謝先生致電12345便民服務臺反映:臨海市大洋街道前江南路與臨海大道交界,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中間綠化帶被私自占用澆成水泥地,影響城市環境,要求相關部門恢復綠化帶。(6月12日《臺州晚報》第5版)
綠化帶,是城市的風景線,也是城市的保障線,但在一些人眼中,卻成為“眼中釘”、“肉中刺”,要拔除而后快,因此,綠化帶被豁口,也不是稀奇事,在一些城市經常性發生,就是同一綠化帶,也會發生扒開、補上,再扒開、再補上的“戰爭”。山東泰安一處50米綠化帶,竟然被踩出11處豁口,如此“奇葩”,實在令人糾結。
綠化帶被豁口,多是出于私利,要么是行人為了圖方便,要么是店鋪經營者為了方便顧客出入……雖然,按照法律,私自破壞綠化和公共設施,要依法進行處罰,但最大的困難就是證據難找,破壞行為多發生在晚上,很難被當場發現。有些城市在經常被破壞的綠化帶邊裝上攝像頭,以便取證,但效果也依然不明顯。
一般情況而言,城市中設置綠化帶,是根據規劃而行的,而相關規劃也是經過科學合理論證的,如果隨意改造綠化帶,不僅破壞綠化,更會留下安全隱患。
綠化帶被豁口,其實質是市民方便和安全產生了矛盾。各方如果進行對話,可能會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僵局。不過,如果綠化帶老是被豁口,安全也無法保障。如果僅僅是與市民講安全意識,道理講得再多,也未必有效果。
我相信城市的規劃是經過科學論證的,但論證的時候,能否多點便民意識?如果只是一兩個人這么做,我們可以看作是素質低的表現,但大家都這么做,也未必不是規劃存在問題。如果在設置綠化帶之前,能夠充分聽取周邊群眾的意見,能夠聽聽他們是怎么看的,效果估計會不一樣。
對于一些安全隱患不是很大的綠化帶,無妨因地制宜設置簡易的人行道。方便行人通行。如果設計得巧妙一些,則既會富含藝術感,又能夠解決問題,何樂而不為呢?而對于一些危險性較大的綠化帶,則須嚴禁行人穿入。一方面要設置攝像頭,另一方面要豎立“警告牌”。更重要的是依法對其進行處罰。
綠化帶豁口不能成為城市文明的“缺口”,因為所帶來的隱患是嚴重的,讓我們離危險很近。綠化帶被豁口,不僅涉及到交通安全問題,更是涉及到城市管理問題。綠化帶被豁口,無論如何不能只是停留于“修修補補”,停留于寄望市民積極舉報的層次。管理綠化帶豁口問題,應該有更好的辦法。只要相關部門能夠虛心接受意見,群策群力,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會使綠化帶被豁口現象越來越少,城市也會變得更加美麗。
原標題: 綠化帶“豁口”離危險很近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