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本地葡萄大多在6月份成熟上市,目前正是吃葡萄的好時節。在大快朵頤的同時,不少市民對葡萄的質量心存顧慮:是不是綠色產品?生長過程中有沒有噴農藥?農藥殘留會不會超標……
今年,我市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直通車活動。其中“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行”活動邀請群眾走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真實還原我市無公害綠色食品的產地環境、生產、加工、銷售等各方面環節。昨日,記者隨著工作人員一起走進了溫嶺市葡萄基地,一探基地如何把好“綠色關”。
農產品進入市場前都要先檢測
昨日下午將近2點,記者來到溫嶺濱海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農產品檢測室。
檢測室里放了不少從各個基地采摘的葡萄樣本,取樣、萃取、靜置、加入底物、放入儀器檢測……工作人員熟練地對樣本進行快速檢測。
據了解,全市126個涉農鄉鎮,都已經建立了農產品檢測室。農產品質量檢測室主要用于檢測當地水果、水稻、蔬菜等農產品的農藥殘留,農產品通過檢測室檢測和農技人員評估,不合格的,不得進入市場。
溫嶺濱海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副站長鄭榮華告訴記者,“只要是種出來賣的產品都可以進行檢測,我們也會不定期分階段去各個地方采樣抽檢,如果發現檢測結果不合格,我們會對該批次農產品進行進一步的檢測,分析原因。如果是因為農產品質量有問題,那該批次產品就不允許上市。”
檢測員江媚媚告訴記者,每天需要檢測的農產品有40多個批次。“昨天檢了55個批次,同一時間段可以檢測5個批次,每次需要20分鐘左右。主要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酯類。我們會到各個地方對各個品種進行隨機抽檢,上午采樣,下午檢測。也有一些散戶或者合作社送檢。現在主要是葡萄,到下半年就以蔬菜為主。”
據了解,農產品檢測分定性檢測和定量檢測,定性檢測主要檢測農藥殘留是否超標,而定量檢測則是確定是哪些農藥殘留超標。除了定性檢測,檢測站每年都會對基地產品進行定量檢測。而因為定量檢測每個批次農產品需要取樣達2公斤以上,這對一些農戶來說是個不小的數量,因此,檢測站會以購買的方式進行送檢。
有了殺蟲燈,基本不用噴農藥
隨后,記者又來到溫嶺濱海葡萄專業合作社。一眼望去,道路兩邊都是成片成片的大棚。棚里的葡萄架下,掛著一串串葡萄,顆粒碩大飽滿,非常誘人。
而在大棚邊,每隔一段距離就可以看到一個白色的儀器,底部掛著一根燈管,燈管下放著一個臉盆,盆里盛著一些液體,里面有不少飛蛾等小蟲子的尸體。
合作社理事長陳濟林介紹,這就是合作社近幾年使用的殺蟲燈。除了殺蟲燈,合作社里還有一臺蟲情測控燈。除了殺蟲,還能檢測蟲情。
目前合作社一共有殺蟲燈300多臺,有了這些殺蟲燈,葡萄基地基本不再使用農藥了。
陳濟林介紹,合作社種植了2600畝葡萄。去年,合作社平均畝產2500斤。原本每年需要噴灑1至2次農藥,現在,只有在葡萄開花前后使用少量的殺菌劑,每畝節約了100元。“殺菌劑屬于高效低毒的農藥,殘留5至7天,而且我們只在開花前后使用,葡萄上并不會有農藥殘留。”
肥藥雙控,讓農產品更放心
溫嶺市農林局副局長朱正斌告訴記者,今年全市實行肥藥雙控,對農藥進行嚴格監管,限制農藥使用量。“2012年,農藥的使用量是7噸,2013年我市開始限用農藥,農藥使用量馬上下降到1.24噸。我們會對各個經營店進行培訓,為了控制限用農藥的使用量,購買時,需要由合作社和村里開證明,說明什么農藥,用于哪種作物,干什么用,店里根據證明進行審核,出售時必須記臺賬。”
那么為什么不直接取消這些限用農藥的銷售呢,朱正斌解釋,限用農藥是針對蔬菜、水果、茶葉和中藥材這4類產品不能使用,但是可以用于棉花、水稻等其他一些作物。“農產品質量安全最大的隱患就是農藥,因此我們要對農藥進行嚴格監管。在農產品定性檢測發現有問題,我們會進行再次檢測,還是有問題,再進行定量檢測,如果定量檢測出農產品存在問題,如果涉嫌犯罪,將移送公安機關。”
原標題: 綠色無公害,不是說說的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