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了解到,省消防總隊醫院(以下簡稱消防醫院)燒傷科目前有40多個病床位,其中35%收治的是兒童,有時收治的燒傷兒童甚至接近一半。
由于天氣漸熱,兒童衣著單薄,身體裸露面積較大,導致被燙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醫院燒傷科主任郭明鋒提請家長們注意,“10歲以下的孩子特別容易被開水等燙傷,特別是入夏后,因為洗澡不慎而被燙傷的案例不在少數。”
案例
一鍋香噴噴的酸菜魚讓小可可或將破相
昨天上午,家住建德的母親抱著剛滿2周歲的女兒可可,忙著辦出院手續。才這么丁點大的孩子,頭部以及身體上都纏著厚厚的繃帶,而這都緣自于4月23日那鍋酸菜魚。
那天,可可媽媽正在廚房燒菜,而一向愛粘著媽媽的女兒可可,一把撲向媽媽的大腿,抱著不放。
“當時,我打算起鍋了,沒想到起鍋的瞬間,鍋子的把手斷了,熱湯順著我的手臂滴到了孩子的頭上和背上。”可可的媽媽說,“當時我本能地就把可可的衣服給脫了,然后送去建德當地的醫院。”
可可最后被轉到消防醫院,整整一個多月的治療過程,讓孩子吃了不少苦頭。
“事后我們才知道,如果在燙傷后,我們立刻采取一些手段,可以使燙傷程度盡可能降低。”可可的媽媽說。
一桶開水讓小涵全身38%燙傷每次換藥都哭得撕心裂肺
5月3日對于在寧波打工的王先生一家來說,是噩夢般的一天。三歲的兒子小涵在家門口的開水房附近,跟一名來打開水的居民撞在了一起,整桶沸騰的開水直愣愣地澆在小涵身上,導致他身上38%的皮膚被嚴重燙傷。
昨天上午,小涵正在換身上的紗布,整個走廊上都是他撕心裂肺的哭聲。“因為全身被燙傷,每次換藥都會粘下一些皮膚,肯定很痛。但是沒辦法啊,不換藥這些傷口就好不了。”小涵的父親王先生說,
來自臺州的王先生家里條件并不好,加上高額的醫療費,使得經濟更加拮據。“那個熱水攤本來是為了給家里多賺點生計的,沒想到會出這樣的事情。”小涵的母親說。
小涵的母親回憶,當時家里大人都有手上的活,沒顧得上小涵,就讓他一個人在外頭玩耍,直到聽到他哭,才發現出了意外。
經驗
洗澡先放冷水
喂食須小心孩子扯桌布或奪碗
在消防醫院的燒傷科病房中走一圈,記者發現,這里的兒童病患以2—5歲占大多數。郭主任介紹,造成兒童燙傷的主要物質都是“熱液”,一般是高溫的開水、稀飯、飲料等等。
“一般被茶水、飲料、咖啡這些東西燙傷的孩子,占到46%,被燙傷的主要場所集中在廚房和餐廳,占到50%。”
郭主任介紹,不少嬰幼兒家長初為人父人母,所以存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他建議家長們,要根據場合,特別注意一些情況。
廚房:地板應保持干燥,存放熱水的瓶子盡量避免放在地上,以免孩子因為摔跤碰倒熱水瓶。
餐廳:就餐時,當桌面上鋪有桌布,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不要讓孩子撕扯桌布。因為撕扯下,很有可能導致整桌的熱菜朝孩子身上傾倒,造成被燙傷的危險。
喂食時,家長要小心好動的嬰幼兒來搶奪喂食的器具,比如奶瓶、碗之類的。器皿中高溫的東西也有可能對兒童造成燙傷。
客廳:特別要小心飲水機,不要讓孩子觸碰到熱水閥。熱水杯要放在較高的柜子上,防止孩子碰翻。
浴室:給孩子洗澡時,先放熱水再放冷水,存在很大潛在危險。“試想先開熱水閥時,可能會有很燙的水放出來,而生性好奇的孩子會朝著水撲去,被燙傷的概率大大增加。”
所以洗澡時建議家長們先放冷水,再用熱水來調節水溫。
誤區
燙傷后忌用醬油、牙膏、蛋清等清洗
正確做法是用冷水沖洗后立馬送醫
萬一燙傷,如何第一時間挽回傷情,郭主任舉了個印象很深的例子。
有一對上海來的小夫妻,帶著孩子在賓館休息。夫妻倆正在用水壺燒水,頑皮的小孩不慎把水壺打翻,造成燙傷。這對夫妻當時并沒有慌神,而是直接把孩子抱進淋浴房,用冷水沖了十幾分鐘,隨后送到了醫院。
“因為受傷后冷卻工作較為及時,送醫救治的時間也不久,所以孩子在醫院里治療了三天就出院了。如果家長采取的措施不得當,這孩子很有可能要在醫院住上個把月。”
郭主任說,“當時孩子父親的一句話印象讓我很深刻。我問他‘不怕孩子感冒嗎?’他回答說‘寧可感冒也不想讓他留疤’,他顯然搞清楚了受傷的主次關系。”
郭主任介紹,燙傷后,第一時間應該解除沾上熱源體的衣服,如果燙傷程度嚴重,可以直接剪開,隔絕熱源體的持續傷害。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力拉扯,破壞傷口表面,如果有水泡不要戳破,然后用冷水沖淋燙傷處降溫。
“我個人不建議用冰塊這些極度冰涼的東西來做傷口降溫,很有可能因為過冷后造成血管收縮過猛,然后直接導致血管壞死。”郭主任說,千萬別相信用醬油、牙膏、蛋清等這些東西來沖洗,這是毫無用處的。
原標題: 最易發生燙傷危險的N個家庭細節,您請收好嘍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