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局七:電信詐騙
騙局形式:如今電信詐騙的花樣也是越來越多,說可以領取一筆新生兒補貼費的、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的、撿到現金說要一起分紅的、虛假中獎信息的……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形式無非是通過電話,企圖讓你轉賬匯款。
如何應對:今后接到這樣的電話,無論理由是什么,只要讓你匯款,一定要謹慎,不要相信。
你必須知道的九大理財市場騙局
騙局八:信托陷兌付風波
我們給大家看一個案例
騙局形式:今年年初,新華信托旗下一款“上海錄潤置業資金信托計劃”即將到期,但產品的擔保人胡潤女富豪鄒蘊玉卻麻煩不斷,之前傳聞被追賭債,后牽扯進高利貸,最近則被傳已經“跑路”。
擔保人跑路,對投資者有哪些影響?
在信托行業有一個不成文規定,“剛性兌付”,即信托產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信托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信托公司需要兜底處理。所以到目前為止,雖然出問題信托產品不少,但本金都得到了兌付。
但我國的法律和制度并沒有對剛性兌付進行約定,剛性兌付甚至是一個“偽命題”,說白了,其實風險還是要投資者自行承擔的,因此在選擇信托產品的時候,投資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到正規的信托公司或其他金融機構,比如銀行購買。大型信托公司的項目來源更廣泛,風控也更加嚴格,充足的資本金以及專業的研判能力使得應對兌付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我國目前經批準設立、合法從事信托業務的一共有68家信托公司;
(2)避免去第三方理財機構和互聯網相關平臺,比如信托100,以湊份子的形式購買信托,這一行為涉嫌違規銷售信托產品,銀監會也已經表態將嚴肅處理這一違法行為。“有100萬才能投資信托產品,這是最基本的理念”大家要牢記;
(3)了解產品本身,不要迷信高收益率。我們可以拿銀行貸款利率來衡量,收益率越高的產品風險就越大。
(4)要了解信托產品的擔保措施是否完備。萬一項目出現問題,原先預設的擔保措施是否能及時有效地補償信托本息。一般來說,投資質押率在45%左右是比較健康的。
(5)投資信托要量力而行,適合自己的才最好。不要把全部的投資資金全都運用在一款產品上,期限上要長短結合,收益上不宜過多地追求高收益率,畢竟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
Tips:雖然許多投資者還達不到投資信托的要求,但信托卻是很多大規模資金非常青睞的投資方式。信托的規模也在不斷壯大,截止今年一季度,信托資產高達8.7萬億。不同的信托產品根據風險和融資需要有不同的收益情況,最新統計顯示,信托產品的平均收益為8.22%,地產信托收益率最高,為9.17%,基礎設施第二,為8.8%,工商企業類第三,為8.6%。
你必須知道的九大理財市場騙局
騙局九:非法集資騙局
其實很多投資騙局都是變相的非法集資,除了上述騙局形式,還有很多:
(1)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借國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謊稱已獲得或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2)打著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旗號,假冒或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并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信息,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人們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后關閉網站,攜款逃匿。
(3)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或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發放小禮品方式,引誘老年群眾投入資金。
總結:
騙局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有支持者,說難聽點兒,支持者大多是“唯利是圖”的人,不少投資者被巨額盈利所吸引,夢想一夜暴富,只單純關注回報,忽視了本該更重要的風險控制;
還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那就是投資者不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很多人只是簡單的了解甚至只是聽說不錯,便直接上陣交易,所具備的能力并不能把握投資結果的走向。
當然,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對金融理財市場的監管;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資者理性對待理財,不懂不了解的產品類型就不去接觸。需增強風險意識,謹慎選擇投資渠道。
原標題: 你必須知道的九大理財市場騙局!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